信达证券-美团~W-3690.HK-22Q1业绩点评:暂时遇阻,复苏在即-220603

《信达证券-美团~W-3690.HK-22Q1业绩点评:暂时遇阻,复苏在即-220603(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达证券-美团~W-3690.HK-22Q1业绩点评:暂时遇阻,复苏在即-220603(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美团-W(3690.HK)于2022年6月2日(北京时间)发布未经审计的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 点评:22Q1整体收入和利润均好于预期。 22Q1美团实现收入462.7亿元,同比增长25%,彭博一致预期为452.9亿元,超出预期;实现NonGAAP归母净利润-35.9亿元,同比缩减7.8%,彭博一致预期为-45.9亿元,亏损好于市场预期。 年交易用户数6.93亿,同比增加21.7%;年活跃商家数900万,同比增加26.6%;每位交易用户年均交易笔数37.2次,同比增加21.9%。 疫情影响下餐饮外卖业务基本符合预期,盈利能力继续增强。 22Q1餐饮外卖业务GTV不再公布,但总交易笔数33.6亿,对应日均交易笔数3735万,同比增加15.8%,订单量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餐饮外卖业务实现收入241.6亿元,同比增加17.4%,好于市场预期;实现经营利润15.8亿元,同比增加41.3%,经营利润率由21Q1的5.4%提升到22Q1的6.5%,对应每单经营利润为0.47元,去年同期为0.38元,提升明显。 外卖业务利润率的提升主要由于客单价的增加,以及整体补贴率的下降导致。 3月份以来外卖业务受到疫情影响增速明显下滑,我们预计Q2外卖业务订单量增速将明显放缓,但由于疫情期间消费者补贴的进一步减少,以及客单价的升高,我们预计Q2外卖业务的收入增速和经营利润率仍然相对稳健。 到店业务整体稳健,但3月起受损严重,酒旅业务压力更大。 22Q1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实现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15.8%;实现经营利润34.7亿元,同比增加26.4%,经营利润率由21Q1的41.7%提升到22Q1的45.6%。 3月份以来受到新一波疫情的影响,到店业务整体增速放缓,酒店业务受损更加严重。 但由于低利润率的酒店业务占比减小,以及公司在成本费用层面的降本增效,到店酒旅业务的经营利润率有较大的提升。 而3月份以来,到店酒旅业务受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相比外卖业务更大,我们预计受上海疫情影响,Q2到店酒旅业务的收入将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经营利润率也会有所下降。 新业务继续高速成长,美团优选、美团闪购继续拓展零售版图。 22Q1美团新业务实现收入144.9亿元,同比增加47.0%,主要由于买菜、闪购、优选等零售类业务的快速增长带动;实现经营利润90.2亿元,好于彭博一致预期。 新业务连续三个季度持续减亏。 美团优选业务继续降本优化,开启更有质量的增长,预计将持续减亏;美团闪购业务Q1保持高速增长,对接鲜花、超市、便利店和医药等品类,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即时配送服务;美团买菜也在疫情囤货的带动下实现了高速增长,用户心智进一步增强。 我们预计Q2优选业务因主动调整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利润率持续改善;闪购、买菜等业务在疫情囤货需求刺激下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疫情期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6月上海复工后预计外卖、到店订单量逐渐恢复。 在4-5月上海疫情期间,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小哥持证上岗、无人车配送等方式积极承担保障民生、保障就业的社会责任,用户习惯和品牌心智进一步养成。 我们预计6月份上海生活恢复正常后,美团也将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的稳增长、促消费措施,外卖、到店等业务的订单量将较快恢复,带动公司整体业绩迎来拐点。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美团作为本地生活领域的综合性大平台,行业空间明确,竞争格局稳定,将持续受益行业增长与自身竞争优势。 短期来看,上海的复工复产将有利于外卖、到店业务的较快复苏;中长期来看,我们预计外卖业务仍将保持中速增长,且盈利能力继续提升;到店业务将保持中高速的增长和稳定的利润率;新业务将随着商业模型优化持续减亏,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虽然短期内疫情对美团各业务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我们建议继续聚焦公司的长期发展,维持对公司的重点推荐。 我们预计美团22/23/24/25整体收入为2200/2945/3804/4866亿元,年化增长28.4%;Non-GAAP归母净利润为-93/122/349/584亿元,Non-GAAP归母净利润率为4.2/4.1/9.2/12.0%。 我们按照分部加总方法(SOTP)对美团进行估值,计算出美团2025年的目标市值为2.17万亿元人民币/2.67万亿元港币,对应2025年港股目标价为434港元。 风险提示:外卖业务增速放缓;外卖业务盈利能力因监管受到压制;到店酒旅业务受到疫情持续影响;到店业务部分品类增速放缓;新业务亏损规模扩大;社区团购监管风险;中概股系统性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