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债市启明系列:一揽子政策之后,今年财政怎么看?-220602

《中信证券-债市启明系列:一揽子政策之后,今年财政怎么看?-220602(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债市启明系列:一揽子政策之后,今年财政怎么看?-220602(32页).pdf(3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期国务院发布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对财政政策明确提出7点部署,退税和基建投资是今年财政发力的重点。 退税节奏的加快和疫情冲击对短期财政收支形成压力,但目前来看财政收支的平衡尚未打破,全年财政仍具备腾挪空间。 考虑到专项债集中发行,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和盘活存量的措施,基建投资的高点可能会出现在二季度末到三季度。 ▍4月财政收入大幅下滑,增值税退税和疫情冲击是两个核心原因。 近期公共财政发力以退税为主,降费为辅。 4月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约8000亿元,出口退税也小幅增加,是单月财政收入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除了退税因素以外,疫情导致局部地区经济活动大幅放缓,也对税收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从区域上看,经济发达省份短期的财政压力会更大。 ▍进一步采取扩大赤字规模的措施是否必要?3月的这一轮疫情爆发以来,关于特别国债的观点和传闻开始增多。 目前来看,财政收支的平衡尚未打破,全年财政仍具备腾挪空间:▍第一,退税规模并未大幅超预期。 两会已经计划了2.5万亿元退减税规模,且安排了1.5万亿元金融机构利润上缴予以对冲,目前新增的退税规模为1420亿元,并没有明显超出两会的计划数字。 考虑到短期退税的压力比较大,财政部已经增加了一年以内到期的贴现国债发行。 ▍第二,若剔除退税的短期冲击,财政收支仍然相对平衡。 财政支出也会根据收入状况进行调整,保障关键领域,在其他领域适当减少支出。 考虑到目前上海、北京等地的疫情防控已取得显著成效,经济活动和税收的修复已经箭在弦上。 ▍第三,当前财政的安全垫还相对较厚。 截至4月底,金融机构财政存款余额为5.4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比2020年4月多1.6万亿元。 退一步讲,历年财政收支与预算赤字之间的缺口都可以由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来弥补,而且这个数字是有一定弹性的。 ▍有限的公共财政资源如何高效利用?1、年中退税压力较大,财政支出会有所减速,将优先用来保民生。 2、政府采购支出结构的调整,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 3、利用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撬动杠杆。 今年新增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业务规模1万亿元以上。 ▍基建投资的高点可能会在二季度末到三季度出现。 今年相比于2020年,政府性基金的收入压力相对较大。 但是,积极的因素在于专项债发行节奏再次提前,一揽子措施要求新增专项债6月底前基本发完,力争8月底使用完毕,再加上存量资源的盘活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我们认为二季度末到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或将进一步加快,高点可能在15%左右,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10%。 ▍基建发力的重点方向。 老基建方面,根据水利部、交通运输部的计划,水利、交通等老基建今年的投资增速普遍在5%-6%左右,较往年均有比较大的提升。 老基建的逆周期属性更强,但稳增长压力过后可能持续性不强。 新基建方面,国常会一揽子政策要求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支持领域,优先考虑将新型基础设施、新能源项目等纳入支持范围。 新能源和数字新基建具备较强的战略意义,契合一揽子措施的诸多方向,长期前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