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一周研读:慢涨修复行情初级阶段-220527

《中信证券-一周研读:慢涨修复行情初级阶段-220527(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一周研读:慢涨修复行情初级阶段-220527(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慢涨修复行情初级阶段】本轮修复行情以慢涨为特征,当前仍处于初期阶段。 建议全年坚定布局现代化基建和地产两条主线,季度继续聚焦复工复产主线,月度关注消费修复主线。 【中期慢涨尚处初期,四大主线继续轮动】局部疫情趋势性好转和政策合力开始显现,基本面预期好转驱动A股持续数月的中期修复,当前仍处于初期阶段,行情节奏上以慢涨为特征,结构上四大主线继续轮动。 趋势上,国内局部疫情影响趋势性好转,复工复产和复商复市循序渐进,稳增长政策落地兼顾密度和力度,政策合力开始显现,国内经济在迈过4月低点后,预计5月开始回到逐月向好的趋势中,A股盈利增速也将在二季度筑底后回升。 节奏上,本轮修复行情以慢涨为特征,当前仍处于初期阶段,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是渐进的过程,外部扰动尚未完全消除,市场情绪虽有修复,但仍处于低位,机构仓位也依然处于低位,增量资金流入速度相对缓慢。 结构上,四大主线继续轮动,建议全年坚定布局现代化基建和地产两条主线,季度继续聚焦复工复产主线,月度关注消费修复主线。 【从数据维度看复工复产】从工业制造端定量角度看,本轮奥密克戎疫情的影响以大城市集中传播为主,深圳、长春、上海等城市先后经历疫情并封控,目前已陆续恢复正常。 对比武汉疫情最高峰可能受影响工业GDP占全国比重为87%,本轮受影响占比大概在67%。 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显示,疫情主要影响新订单、在手订单和供货商配送时间,物流是恢复的关键。 高频物流数据显示,疫情冲击最严重时期大约为40%的冲击,目前供应链已持续稳定恢复一个月以上。 疫情影响的省市主要在长三角、东北辽中南工业区及京津冀工业区或周边,汽车产业受影响较大。 此外,受影响地区产量占全国比重大于40%的制造产业分别还有:船舶(占全国73%以上)、机床(61%以上)、挖掘机(56%以上)、摩托车(53%以上)、集成电路(51%以上)、电动工具(44%以上)、变压器(41%以上)。 【上海线下商业望迎全面复市,推动需求回升】根据上海市商务委《关于我市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推动商贸企业有序复市的实施方案》及政策问答,计划6月1日后有序恢复商贸企业线下营业,本地生活在供给侧放开下有望迎来需求即时回升,外卖、电商平台,餐饮、超市卖场、购物中心等场所预计将首先迎来经营恢复,景区、酒店等较为聚集性活动预计相对靠后。 由于上海疫情也是全国疫情管控进入较严格管理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上海本地状况好转,一方面上海及华东业务占比较高的公司有望由此直接受益,另一方面也有望对消费整体景气回升起到推动作用,建议积极关注并配置服务业板块重点标的。 【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将落地,行业将迎来反转】国常会提出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及其他多项利好汽车行业恢复和发展的政策。 我们认为购置税减免是拉动汽车销量最有效的政策之一,政策力度超市场预期,有望拉动100-200万乘用车新增需求。 汽车行业最差时间已经过去,未来有望迎来反转,看好汽车行业的整体复苏和长期发展,当前时点建议超配汽车板块。 【消费复苏驱动广告增长,政策筑底边际影响可控】我们认为,1)疫情向好趋势下消费有望迎来复苏,各流量平台下半年广告业务有望迎来高弹性;2)随着互联网监管政策趋于常态化,市场对于监管政策变动的边际敏感性料将减弱。 互联网行业作为消费行业下游,受到疫情和宏观消费因素影响,我们预计Q1~Q2业绩仍存压力,但基于下半年疫情向好、经济回暖的预期,消费复苏有望传导到广告、电商板块,为下半年互联网公司业绩带来正向催化。 目前互联网行业估值处于低位,政策导向有望趋于稳定,公司核心业务基本面保持稳健,建议布局业绩和估值层面有望迎来改善的互联网公司,推荐腾讯控股、快手-W、网易、哔哩哔哩、芒果超媒、分众传媒、兆讯传媒。 【贝壳-W:周期拐点在望,刷新估值视角】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房产交易服务平台。 在过去两个季度,受地产基本面下行影响,GTV下行,活跃门店和经纪人数量下降。 但展望未来,预计房地产政策和互联网平台监管政策都将进一步放开。 我们预计公司GTV将触底反弹,费率稳中有升。 港股上市则一定程度消除公司作为中概股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公司长期成长。 考虑到近期上海、北京等公司相对较为倚重的重点城市疫情反复,公司业务受到一定影响,我们调整公司2022/23/24年的业务指标预测,其中GTV的预测从2022/23/24年3.88/4.24/4.49万亿元调整到3.28/3.82/4.40万亿元,Non-GAAP净利润预测从2022/23/24年25.1/61.6/86.0亿元调整至16.7/65.0/84.6亿元。 参考其他可比平台公司劳动力数量薪酬和市值比例,兼顾其他房地产交易公司(但规模完全不同)剔除现金后市值和GTV比例,给予公司2,661亿元的目标市值,相当于2023年41倍PE估值。 我们给予公司港股每股82.0港元的目标价,美股每ADS31.0美元的目标价,两地交易股份可以互相转化,目标价相同,维持“买入”的投资评级。 【洛阳玻璃:革故鼎新,驶入新能源快车道】洛阳玻璃经过两次资产重组,2018年成功转型为以光伏玻璃为主营的上市国企平台,具备技术、资源等优势。 未来产能具备成长弹性,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成本具备下降空间,且公司定位为凯盛科技集团“3+1”战略的新能源平台,具备中国建材集团内外整合的想象空间。 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EPS分别为0.54/0.88/1.56元,给予公司A股目标价24元,H股目标价16港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A+H)“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