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军工行业重大事项点评:中航电子拟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国企改革”收官大幕开启-220527

上传日期:2022-05-27 09:33:02 / 研报作者:付宸硕陈卓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军工行业重大事项点评:中航电子拟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国企改革”收官大幕开启-220527.pdf
大小:41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军工行业重大事项点评:中航电子拟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国企改革”收官大幕开启-220527

中信证券-军工行业重大事项点评:中航电子拟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国企改革”收官大幕开启-220527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军工行业重大事项点评:中航电子拟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国企改革”收官大幕开启-220527(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军工行业重大事项点评:中航电子拟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国企改革”收官大幕开启-220527(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据5月26日晚间公告,中航电子拟以增发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航机电。

此次重组利于加快两公司机载系统业务发展,同时拉开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大幕,各军工集团或陆续推出其国企改革方案。

国企改革加速推进有望提振板块情绪,在行业高确定性景气下有望催化新一轮板块行情,推荐从1)航空工业集团资本运作;2)核心标的治理效能改善;3)板块热度拉动基本面向好公司估值三大维度进行布局。

▍中航电子拟吸收合并中航机电,有望拉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大幕。

5月26日中航机电和中航电子发布停牌公告,中航电子计划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合并方式为中航电子向中航机电全体股东增发换股,并募集配套资金。

两家公司将自5月27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中航电子是集团航电系统资产整合平台,截至5月26日收盘市值397亿元,2021年归母净利8.0亿元,过去三年复合增速为19%;中航机电是集团机电系统资产整合平台,同期市值440亿元,2021年归母净利12.7亿元,过去三年复合增速为15%。

两家公司分别托管集团5家和8家单位,根据托管费测算13家托管单位2021年收入体量合计超370亿元。

此次资产重组意义重大,不但将形成重要的机载系统上市平台,也拉开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大幕,各军工集团或陆续推出其国企改革方案。

▍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仍有明显提升空间。

截至2021年末,多数军工集团资产证券率仍较低。

以净资产口径计算,除电子信息集团(77%)、中国船舶集团(65%)、航空工业集团(58%)和兵器装备集团(45%)外,其他军工集团尚不足三分之一;以利润总额口径计算,电子信息集团(242%)、航空工业集团(72%)外,其余军工集团也有较大提升空间。

(注:航天科工集团和航空发动机集团未公告2021年年报,因此空缺)▍国企改革加速推进,将提振板块情绪。

我们在《军工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景气“新常态”,精选长赛道》(2021-11-11)中提到:“国企混改的加速推进,将快速提升板块关注度,并带动新一轮板块行情。

”2022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秘书长彭华岗表示“确保2021年年底前完成三年改革任务的70%以上、2022年‘七一’前基本完成”。

2021年开始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运作趋于活跃,航空工业、电科集团、兵器集团、船舶集团均已公告资本运作方案。

同时股权激励推进也提速明显,2016年至今板块内上市公司推动的股权激励84次,其中2020年以来占一半以上。

各央企已进入改革快车道,板块情绪有望得到持续提振。

▍风险因素:中航电子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失败;军队武器装备建设节奏低于预期;军民融合政策支持低于预期;军工领域国企改革进度慢于预期等。

▍投资建议:2022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国企改革加速推进将提振板块情绪。

从基本面角度看,军工行业有计划属性,免疫宏观经济波动,短期受局部疫情冲击较小,且行业正处于“十四五”黄金发展期,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当前时点无论是从市场情绪还是时间维度,或是行业逻辑还是个股性价比,军工行业中长期逻辑都相对清晰,推荐积极布局。

(1)航空工业作为军工集团资本运作先行军,有望持续推出“组合拳”:推荐中航沈飞、中航高科、中航重机、中航光电;(2)治理结构有望持续改善:推荐航发控制、航发动力、航天电器、振华科技、钢研高纳;(3)在板块热度带动下,基本面向好的公司也有望受到拉动,推荐抚顺特钢、爱乐达,关注西部超导。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