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安证券-新能源与汽车行业新能源锂电池系列报告之九:硅基负极,锂电材料升级的必经之路-220526

上传日期:2022-05-26 19:41:14 / 研报作者:陈晓 / 分享者:1005681
研报附件
华安证券-新能源与汽车行业新能源锂电池系列报告之九:硅基负极,锂电材料升级的必经之路-220526.pdf
大小:166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安证券-新能源与汽车行业新能源锂电池系列报告之九:硅基负极,锂电材料升级的必经之路-220526

华安证券-新能源与汽车行业新能源锂电池系列报告之九:硅基负极,锂电材料升级的必经之路-220526
文本预览:

《华安证券-新能源与汽车行业新能源锂电池系列报告之九:硅基负极,锂电材料升级的必经之路-220526(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新能源与汽车行业新能源锂电池系列报告之九:硅基负极,锂电材料升级的必经之路-220526(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硅基负极是未来发展方向,商业化应用仍需解决体积膨胀等问题目前锂电负极材料以石墨类为主,占比高达98%,石墨类负极比容量均在350mAh/g以上,已经接近理论比容量上限372mAh/g。

硅基负极优势明显,理论比容量最高达4200mAh/g,是石墨材料10倍以上,并且硅能从各个方向提供锂离子嵌入和脱出的通道,快充性能优异,是未来负极的发展方向。

但硅基负极在嵌锂过程中体积膨胀严重、材料导电性差、首效和循环性能等问题制约了其商业化应用,2021年出货量仅为1.1万吨,渗透率不足2%,方向明确,潜力巨大。

硅氧和硅碳主流路线享溢价,技术创新空间大、单位投资与价格趋降在目前商业化应用中,硅负极采用掺杂方式加入到人造石墨中,技术路线分为硅碳和硅氧,硅碳负极是指纳米硅与石墨材料混合,首效高、体积膨胀较大、循环性能较差;硅氧负极则采用氧化亚硅与石墨材料复合,首效低、成本高、循环性能更好。

不同硅基负极企业一体化程度不同投资额不同,目前均大幅高于石墨负极,随技术进步规模化投产后,硅基负极投资额会逐步下降;硅基负极的原材料主要由硅材料和石墨构成,纯品硅价格区间较大,根据掺硅比重的不同,硅基负极理论价格区间在7-17万元之间,未来随着规模效应和技术降本,长期价格将会下降。

硅基负极受益4680拉动渗透提升,预计2025年空间或达300亿元随着新能源车快速发展,快充技术发展和续航里程焦虑、4680大圆柱电池带动硅基负极在动力市场需求快速上量。

预计2025年由特斯拉4680驱动市场或达183.7亿元,除外,硅基负极也将在2023年后应用在其他动力电池尤其是高镍领域,加上消费电池渗透率提升所带的增量,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市场空间或将达300亿元。

硅基负极放量带动粘结剂PAA、补锂剂、碳纳米管粉体等新型材料发展,2025年市场空间分别为51.3、34.2、73亿元新型粘结剂PAA国产替代加快,预计2025年市场空间为51.3亿元;正极预锂化为目前主流,负极预锂化值得关注,补锂剂需求旺盛,预计2025年市场空间为34.2亿元;碳纳米管导电剂能显著提升电池性能,渗透率逐步提高,预计2025年市场空间为73亿元。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硅基负极龙头贝特瑞,硅氧负极技术领先的杉杉股份,大力发展正极补锂的铁锂龙头德方纳米,以及碳纳米管导电剂龙头天奈科技。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4680进展不及预期;硅基负极进展不及预期;硅基负极产能扩张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