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财证券-科技制造行业跟踪:科技制造产业链核心数据跟踪-220518

《川财证券-科技制造行业跟踪:科技制造产业链核心数据跟踪-220518(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财证券-科技制造行业跟踪:科技制造产业链核心数据跟踪-220518(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跟踪点评5月12日上证指下跌0.25%,沪深300下跌0.35%,创业板综上涨0.17%,中证1000上涨0.15%。 Wind11个一级行业分类中,信息技术、电信服务和工业指数分别实现0.72%、0.53%和-0.01%的涨跌幅。 科技及智能设备产业链涉及的13个Wind三级行业分类中,排名前三的板块是互联网软件和服务Ⅲ、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和航空航天与国防Ⅲ,分别实现了1.24%、0.96%和0.80%的涨跌幅;排名后三的板块是能源设备与服务、媒体Ⅲ和电气设备分别实现了0.94%、0.13%和0.15%的涨跌幅。 互联网软件与服务Ⅲ板块中今日有2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 排名前三的股票有直真科技、广博股份和焦点科技,涨跌幅分别为10.00%、9.95%和8.29%;排名后三的股票为*ST凯瑞、壹网壹创和吉宏股份,涨跌幅分别为-3.79%、-3.39%和-2.18%。 电子设备、仪器和元件设备板块中今日有4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 排名前三的南极光、英飞拓和锐明技术,涨跌幅分别为14.60%、10.13%和10.00%;排名后三的股票为瀛通通讯、青鸟消防和东尼电子,涨跌幅分别为-8.69%、-4.12%和-3.75%。 航空航天与国防Ⅲ板块中今日有2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 排名前三的股票有立航科技、光电股份和星网宇达,涨跌幅分别为10.00%、9.99%和7.91%;排名后三的股票为景嘉微、通易航天和航亚科技,涨跌幅分别为-2.80%、-2.50%和-1.81%。 能源设备与服务板块中今日无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 排名前三的股票为蓝科高新、道森股份和德石股份,涨跌幅分别为4.89%、3.07%和2.57%;排名后三的股票为恒泰艾普、仁智股份和杰瑞股份,涨跌幅分别为-2.99%、-2.68%和-2.43%。 媒体Ⅲ板块中今日无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 排名前三的股票为*ST腾信、文投控股和*ST新文,涨跌幅分别为7.61%、4.21%和4.17%;排名后三的股票为大晟文化、ST明诚和中国科传,涨跌幅分别为-4.99%、-3.24%和-2.99%。 电气设备板块中今日有5只股票涨停,无股票跌停。 排名前三的股票为久量股份、中利集团和江苏华辰,涨跌幅分别为19.98%、10.09%和10.03%;排名后三的股票为奕瑞科技、贤丰控股和扬电科技,涨跌幅分别为-4.34%、-4.30%和-3.24%。 行业要闻2600亿元!汽车芯片龙头积压订单三倍于营收仅75%能在一年内交付(财联社)IGBT大厂普遍超负荷接单英飞凌酝酿涨价在汽车在电气化的过程中,半导体增量市场绝大部分都在功率半导体,其中IGBT是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和直流充电桩的核心器件,决定了整车的能源利用率,其成本占到新能源汽车整车成本的10%,占充电桩成本的20%。 在IGBT分立器件和IGBT模块领域,英飞凌是当之无愧的龙头厂商,据Omdia数据,其2020年的市占率均为全球第一,占有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场。 英飞凌不是唯一一家超负荷接单的IGBT大厂。 据报道,安森美深圳厂内部人士5月透露,车用IGBT订单已满且不再接单,2022-2023年产能全部售罄,不排除订单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超额下单。 “我们现在已经不接单了。 没有足够的产能,接单也无法交付,还要面临违约的风险。 不仅是我们,其他主要供应商也面临这样的情况。 ”据集微网消息,目前IGBT缺货已高达50周以上,供需缺口已经拉长到50%以上,IGBT订单与交货能力比最大已拉至2:1。 国金证券分析师樊志远表示,英飞凌80%的积压订单集中于12个月内交付,该公司二季度IGBT交期在39-50周,艾赛斯IGBT交期从一季度的30-40周延长到二季度的50-54周。 2月英飞凌向经销商发布通知函,表示2022年供需失衡贯穿全年,或酝酿新一轮产品提价。 双轮驱动IGBT需求高增本土产品替代提速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IGBT用量大幅增加。 自去年以来,因为英飞凌、安森美等IGBT大厂供应的持续紧张,国内部分车企开始扩大寻求本土供应商供货。 比亚迪在去年底与士兰微签订IGBT供货订单,此外获得订单的还有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华润微等。 其中时代电气今年4月末透露,目前新能源车IGBT订单饱满,2022年落实的车规IGBT交付水平有望超过70万台。 另一方面,风光储需求旺盛,该领域的IGBT需求同样强劲。 国金证券分析师樊志远表示,今年光伏用IGBT也开始缺货,这加剧了全球IGBT供不应求,预测2025年全球IGBT市场规模将达到954亿元、五年CAGR16%;其中全球新能源车市场规模将达383亿元(CAGR48%);风光储用将达108亿元(CAGR30%)。 业内人士透露,占全球八成产能的中国光伏行业,IGBT此前全部用的是海外芯片。 因为IGBT紧缺,去年国产器件开始被大量导入,今年开始中国IGBT企业大量接到光伏企业的订单。 国内公司中,斯达半导、扬杰科技、新洁能等光伏IGBT目前处于快速放量阶段。 斯达半导显示光伏领域在手订单是现有产能的数倍之多;东微半导透露,公司量产的新一代IGBT产品主要应用在光伏逆变等领域,已供应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头部客户;新洁能、宏微科技双双提及,已成功开拓光伏储能市场,并实现大量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