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贝康医疗~B-2170.HK-2021年年报点评:核心产品稳步放量,全管线布局持续推进-220517

《中信证券-贝康医疗~B-2170.HK-2021年年报点评:核心产品稳步放量,全管线布局持续推进-220517(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贝康医疗~B-2170.HK-2021年年报点评:核心产品稳步放量,全管线布局持续推进-220517(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公司核心产品驱动业绩稳定增长,符合预期。 产品研发稳步推进,销售费用显著提升。 并购协同效应值得期待,自建工程有序推进。 技术、渠道及全管线布局持续推进,长期看好公司多层次战略扩张。 ▍核心产品稳步放量,营收/毛利同步增长。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毛利润0.51亿元,同比增长84.6%;综合毛利率47.7%,同比增长13.5PCTs。 净亏损1.44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8.77亿元。 实现EPS(基本及摊薄)-0.53元。 公司核心产品驱动业绩稳定增长,符合预期。 其中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产品PGT-A收入4584万元(同比+41%),对销售贡献占比超50%;PGT-A毛利2373万(同比+99.2%),主要得益于PGT-A试剂盒的规模化生产和多管线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 ▍产品研发管线持续推进,销售力度持续加码。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7371万元,同比增长114%,其中研发类支出增长1647万元,临床实验支出增长1215万元,耗材、试剂支出增长955万元。 试剂方面,公司的PGT-M产品已经进入临床实验入组阶段,公司预计2022年完成临床实验;PGT-SR产品获得专利和“十四五”国家重大专项支持,进入了优先审批通道,公司预计2024年取得注册证。 同时公司的CNV试剂盒、WES试剂盒也进行了技术升级和优化。 设备方面,智能液氮罐已经提交了注册资料等待审批;超低温存储仪已经完成研发,公司预计2023年获得注册证;基因测序仪已经处于注册检验过程中。 公司2021年销售费用6262万元,同比增长276%,其中人工费用增加1751万元,服务费用增加1882万元,市场研讨会、学术研讨会和公益活动的相应费用增加562万元。 研发势头的保持能够稳定公司的技术优势,增强产品管线布局;销售力度加码有助于公司核心产品快速放量,巩固领先优势。 ▍并购有望产生显著协同效应,自建工程有序推进。 公司于2021年11月收购星博生物51%股份。 星博生物是国内第一家进行GFI检测的公司(写入中国男科指南),并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男科领域的研发实力和布局覆盖面均具备深厚基础,其男科流式细胞仪覆盖了200家生殖中心。 考虑到贝康医疗布局本地化实验室48家,合作签约辅助生殖中心55家(头部市场占有率70%),双方强强联合有望产生显著协同效应,强化技术和渠道优势,打造围绕男性生育的完整市场体系。 同时,公司生产大楼于上年开始建设,有望于今年9月封顶。 大楼建成后将极大地提升公司产业化能力,有望打造具备上游试剂、耗材、仪器生产能力的先进制造基地。 ▍加强技术、渠道优势和全管线布局,长期看好公司多层次战略扩张。 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成长逻辑:①公司通过并购和持续研发投入,能够稳固和扩大公司在辅助生殖上游的先发优势;②公司迅速增强销售渠道建设,有望帮助公司快速实现核心产品放量,增加公司业绩并扭亏为盈;③公司全管线发展战略能够较好地利用政策红利,通过并购获取好的资源,诊断试剂和仪器设备产生协同效应;④预计公司会继续新增签约辅助生殖中心,扩大头部市场占有率,以点带面下沉销售网络,在政策催化下抢占行业快速增长的红利。 ▍风险因素:公司产品研发与注册风险;新冠疫情局部反复风险;医保政策变动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辅助生殖上游龙头产业,在PGT产品领域的竞争壁垒、全管线的战略布局和长期增长潜力。 考虑到局部疫情对PGT-A产品的进院影响以及产品销售费用的大力投入,调整2023-2023年营收预测至2.25/3.38亿元(原预测为3.99/6.06亿元)并新增2024年营收预测4.75亿元;调整2022-2023年净利润预测至-0.60/-0.22亿元(原预测为0.16/0.57亿元)并新增2024年净利润预测0.45亿元。 考虑到局部疫情影响下产品放量周期或将延长小幅调整2025-2031年营收增速预测至18-20%,运用DCF估值定价,调整公司目标价至12.0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