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全球房地产市场历史专题之七:新加坡篇,震荡中前行(1976~2000)-210722

《国海证券-全球房地产市场历史专题之七:新加坡篇,震荡中前行(1976~2000)-210722(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海证券-全球房地产市场历史专题之七:新加坡篇,震荡中前行(1976~2000)-210722(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20世纪70年代起,新加坡的商业地产和私人住宅迎来了发展期。 新加坡政府启动市区重建计划,以乌节路为代表的新加坡商业地产繁荣发展。 得益于新加坡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新加坡私人住宅市场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此外,新加坡移民政策的逐渐放开和对私人住宅市场态度的转变也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私人住宅价格在1983-1984年达到了高峰,而后因1985年新加坡出现经济危机才大幅回落。 公共住房方面,新加坡政府的住房政策开始向提供改善型住房转变,针对中等收入人群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住房保障。 随着公共住房种类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加坡人民选择购买组屋,组屋居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新加坡组屋转售市场的逐渐开放也无形中促进了新加坡私人住宅市场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新加坡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跃居成为“亚洲四小虎”之一。 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入推高了新加坡私人住宅的价格水平,从1990年到1996年,新加坡私人住宅价格指数翻了2倍多,这也是新加坡私人住宅市场史上第一个超级大牛市。 然而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开启,新加坡私人住宅价格指数下跌了50%左右,私人住宅市场泡沫破裂。 20世纪90年代,集约了现代化城市功能、土地的“城市综合体”快速崛起,顺应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高人口密度和土地稀缺特性。 这一时期,在新加坡房地产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同时,外资房地产开发商也开始在新加坡投资。 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成为了新加坡房地产市场后续发展的大趋势。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