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大飞机呼之欲出-220515

上传日期:2022-05-15 13:26:31 / 研报作者:张超梁晨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大飞机呼之欲出-220515.pdf
大小:108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大飞机呼之欲出-220515

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大飞机呼之欲出-220515
文本预览:

《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大飞机呼之欲出-220515(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军工行业周报:大飞机呼之欲出-220515(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一周行情国防军工(申万)指数(+3.31%),行业(申万)排名(13/31);上证综指(+2.76%),深证成指(+3.24%),创业板指(+5.04%);涨幅前五:威海广泰(+14.09%)、四川九洲(+13.81%)、精准信息(+13.36%)、天宜上佳(+13.33%)、江苏神通(+13.15%);跌幅前五:ST海核(-22.91%)、合众思壮(-12.73%)、复旦微电(-6.11%)、三角防务(-3.52%)、ST新研(-2.94%)。

重要事件及公告5月10日,新雷能拟增发募资不超过15.81亿元,用于投资特种电源扩产项目、高可靠性SiP功率微系统产品产业化项目、5G通信及服务器电源扩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此外,公司以4981.74万元的价格竞拍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此次募投项目中部分项目的建设实施用地。

5月10日,杰赛科技公告,拟变更的公司全称为中电科普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普天科技)。

5月10日,应流股份公告,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林欣先生增持公司股份7.66万股,董事会秘书杜超先生增持公司股份7.60万股。

5月10日,搭载天舟四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状态设置,并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

5月11日,楚江新材公告回购股份方案,拟以不超过12元/股的价格回购资金总额2.5-3.5亿元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同时公司还公告了第四期员工持股计划,资金规模为3.44亿元,购买价格为7元/股。

5月11日,东土科技公告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139位激励对象1000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4.13元/股,业绩考核目标为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达到1亿元、1.5亿元以及2.25亿元。

5月11日,中国东航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50亿元,用于引进38架飞机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其中,38架飞机投资总额为289亿元,拟投入本次募集资金105亿元。

机型包括4架C919飞机、24架ARJ21-700飞机、6架A350-900飞机及4架B787-9飞机。

5月12日,甘化科工公告,公司也已确定未来坚定深耕军工产业的发展战略,停止开展食糖类业务,有利于公司集中资源,聚焦发展军工产业。

2021年度公司军工板块营业收入3.17亿元,占比58.7%,毛利率为67.06%;食糖类营业收入2.16亿元,占比39.96%,毛利率为0.60%。

5月12日,捷强装备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王启光等持有的卡迪诺科技合计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标的公司(2020年、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2.92亿元,净利润2018万元、6556万元)主营业务为核辐射检测与监测设备以及核辐射防护的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

5月12日,亚光科技拟以自有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太阳鸟卫通增资4.67亿元,有利于推动子公司建设发展电子业务,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符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

5月14日,西仪股份公告,公司拟定增购买重庆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相关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

5月14日,科德数控公告,拟以简易程序定增股票募资不超3亿元,用于面向航空航天高档五轴数控机床产业化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

5月14日,鸿远电子公告,拟购买土地使用权拟投资建设鸿远电子总部及研发基地项目,投资总额预计3亿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5月14日,编号为B-001J的C919大飞机从浦东机场第4跑道起飞,于9时54分安全降落,标志着中国商飞公司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

投资建议一、核心观点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之下,军工行业作为“免疫行业”,产业链相对闭环,需求和供给受影响较小,增长确定性以及持续性的比较优势尤为凸显,一季报兑现后进一步提高了其置信度,再加上估值又处于2014年以来1%分位,已具备了高性价比的投资价值。

在充分消化短期内的海内外利空因素后,本周超跌的成长板块表现优越:4月27日以来军工板块第一个吹起了成长股反弹的“号角”,截至目前(4.27-5.13),维持行业涨幅第一(+19.57%),紧随其后的是电力设备(+19.12%)、汽车(+17.80%)与电子(+14.18%)板块。

当前看军工行业,积极的因素明显在增多:①预期要由弱转强,关键在于业绩兑现并持续兑现,2022年一季报已披露完毕,军工行业依旧取得26%的不俗利润增速,这将打消市场怀疑和担忧,坚定市场对军工行业价值属性的认知,;②大额合同负债和大额订单,意味着已提前锁定收入,包括量、价,继而通过“以量换价、以效创利”,行业效能将不断得到提升;③军工集团相继召开2022年一季度经济工作会议,普遍实现“开门红”;④回购、增持、股权激励等密集推出;⑤行业估值处于2014年以来的1%分位;⑥经测算,核心军工公司的PE中位数对应2022年35倍左右,2025年的17倍左右,行业PEG接近于1,已经显得足够便宜。

1、大飞机呼之欲出,民机是军工行业发展的“第二曲线”本周东航拟定增引进4架C919以及即将交付首家用户的首架C919大飞机首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表明国产大飞机呼之欲出,受此影响,博云新材、通达股份等大飞机产业链相关个股当日上涨明显。

正如我们一直强调的,民机是军工行业发展的接力棒和“第二曲线”端,C919未来的落地批产将为军工相关航空配套企业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2021年中国商飞发布了《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预计未来二十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级以上客机9,084架,价值约1.4万亿美元。

其中50座级以上涡扇支线客机953架,120座级以上单通道喷气客机6,295架,250座级以上双通道喷气客机1,836架。

到2040年,中国的机队规模将达到9,957架,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22%,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我们认为,民机领域未来长期的投资机会在于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的领域,如高端加工、动力系统、机载系统等,通过吸收转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自主研发,伴随着国产大飞机产业的成长和壮大,在这些领域国内会诞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公司,形成我国自己的民机产业链,带动我国高端制造业整体发展,具体判断如下:①机体结构目前仍以航空工业主机厂为主,中短期受益相对最直接。

例如,中航飞机承担中机身(含中央翼)和副翼等部件的研制,而且联营的西飞民机、沈飞民机和成都民机公司分别承担着机身、垂直尾翼、发动机吊挂、机头等部件的生产;②发动机系统以航发集团为主,例如中国航发商发公司、西航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

随着两机专项持续推进和逐步落地,国产代替迎来历史机遇期,产业链各环节市场空间广阔;③机载系统将依托航空工业机载系统公司和中电科下属院所逐步突进国产化,按照具体系统分类研制,分享民机发展的产业红利;④具有技术优势的民营企业也值得关注。

随着国产化逐步提升,必将培育出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助力我国高端制造业整体发展。

2、2022年一季报延续高增长要回应怀疑、打消担忧、重塑信心,业绩兑现并持续兑现乃是关键因素。

在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披露完毕后,可以欣喜地看到,总体来看,数据依然有力,且给予我们信心,特别还是在一季度东北、成都、西安等军工重镇经受疫情之下。

为了更能准确真实反映军工行业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态势,我们以中航证券研究所选取的59家以军工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为统计样本,并尽可能将其军工业务拆分。

详细统计分析请见深度报告《最好的时代,最低的估值》。

2021年营收增速近20%,取得了近年来最佳增速,归母净利润增速高达32.72%;2022Q1延续了高增速,营收增速18.67%,归母净利润增速25.83%,行业景气度在持续兑现。

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因2020疫情影响,2021及2021Q1基数较高,因此如此业绩表现可谓不俗。

合同负债+预收账款增速237.53%,规模出现了历史性的增长,军工行业特有的高确定性得到进一步凸显。

2022年有望延续“十四五”首年的增长态势,改革持续深化更有望带来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

为进一步分析各领域的经营情况,我们将军工行业拆分成航空、航发、导弹、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军工电子、军工材料、船舶8大细分板块,选取核心上市公司为统计样本,尽可能真实、具体的反应行业的动向和变化。

具体来看:①航空:“十四五”首年开门红,交付和盈利能力显著提升随着歼-20、运-20、直-20等“20机型”的加速列装,我国航空装备正式迈入了“20时代”。

2021年,航空主机厂实现营收987.06亿元(+11.52%),实现归母净利润36.41亿元(+6.40%);2022Q1营收183.85亿元(+9.94%),实现归母净利润7.16亿元(+2.74%);机载分系统实现营收248.32亿元(+18.41%),实现归母净利润20.70亿元(+21.36%),机载分系统实现营收62.95亿元(+13.60%),实现归母净利润4.67亿元(+33.36%)。

航空主机厂和机载分系统均呈现出合同负债、存货和关联交易显示下游需求旺盛、整体实现“2323”均衡交付、盈利能力和人均指标显著提升、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等方面的特征。

②航发:航发主机厂营收增长提速,期待规模效应显现2021年,多款国产战鹰接连官宣换装“中国心”,一方面体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表明我国航空发动机正式进入国产替代进程,将极大的打开市场空间。

航发主机厂收入增速创历史新高,首次接近20%,2022Q1该增速更是持续新高,达到了37.16%,下游高景气持续;但归母净利润并未出现同幅度增长。

毛利率有所下滑,2021年与2022年Q1偏低,其中2021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3pcts。

三费费用率逐年下降,尤其是合同负债到账后,财务费用率显著下降,给公司盈利预留了一些空间。

同时产品结构持续调整,内贸航空占比持续扩大;内贸航空中新型号交付加快。

③导弹:收入增长明显提速,“十四五”产业整体快速发展态势无忧我国导弹市场,“十四五”的需求主要来自“成熟型号装备的消耗性补充”以及“新型号装备的定型量产”。

“十四五”首年,导弹产业链上游、中游及下游的上市公司收入合计增速分别为30.16%、29.46%以及39.53%;较“十三五”时期增速再提升,其中,中游和下游增速提升最为显著,分别提升8.33和10.10个百分点,表明“十三五”导弹产业上游的高增速已经传导至产业链中下游,而在收入规模基数已经提升的当前,产业链上游依旧维持了较高增速,预示“十四五”未来近年产业链中下游收入的高增速依旧将持续。

④卫星导航:“北三”换代和高精度市场两大驱动力下,收入进入增长快车道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

我们认为,当前北斗三代空间段已经完成建设,卫星应用开始向民用领域快速拓展,卫星导航产业在“十四五”快速发展确定性较强。

2021年,卫星导航产业链的上市公司收入合计增速达到27.07%,较“十三五”时期的复合增速翻倍;毛利率稳中有升,在手订单充足。

⑤卫星遥感:卫星应用中的朝阳行业,收入业绩高速增长前景可期2021年,我国发射遥感卫星数量超过60颗,较2020年34颗接近翻倍,未来,仍有大量遥感卫星星座有望开始建设。

卫星遥感产业上游遥感卫星发射领域的高度景气,充分印证了当前卫星遥感领域下游应用市场增长的预期较高,我国卫星遥感产业正处于早期的快速成长阶段。

2021年卫星遥感产业链上市公司收入合计增速达到50.75%,较“十三五”时期的复合增速提高了5倍。

2022Q1收入增速14.21%,有所放缓;但净利润增速55.86%依旧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

⑥军工电子:“三化+自主可控”,高景气下企业积极扩产相比与军机、导弹、卫星等总体装备,军工电子不仅独立作为一个产业集群存在,同时为军用飞机、卫星、舰船和车辆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是军工武器装备的兵力倍增器。

剔除民品后,军工电子板块上市公司军品收入近5年复合增速23.40%。

细分赛道看,5年来复合增速从高到低排序前五名依次是军工电源(+55.37%)、红外探测器(+47.12%)、特种集成电路(+41.92%)、微波器组件及微系统(+30.59%)、被动元件(+25.51%)。

2021年军品收入增速23.16%;2022Q1行业收入增速15.69%,归母净利润增速27.19%。

⑦军工材料:历史最佳年报季,各细分赛道百花齐放军工材料是行业发展基石,呈现出较为强烈的“供不应求”,也表现出相较于下游更高的业绩增加弹性。

大额订单的落地意味着提前锁定收入,包括量、价,继而通过“以量换价、以效创利”,行业效能将不断得到提升。

2021年主军工材料上市公司合计收入增速为23.68%,归母净利润增速为44.23%,军工材料放量的规模效应明显。

2022Q1,收入增速21.22%,归母净利润增速22.74%,其中部分军工材料公司业绩释放明显,弹性较高(如中简科技、宝钛股份、西部超导、华秦科技等)。

⑧船舶:资本运作提速,民船市场或迎来量价齐升军船产业的核心是我国海军力量的建设;对于民船市场,下一轮景气周期可能正在到来,同时船舶行业向高技术船舶产业领域迈进趋势明显;民船市场的需求量与价格有望共同提升。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造船三大指标情况,完工量修正、新接订单修正、手持订单修正分别增长25.84%、183.21%、46.73%。

4、航空工业军品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大幅提升,预示航空产业链景气度持续截至目前,航空工业集团军品相关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2年度的预计日常关联交易,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其中,中航机电预计2022年向航空工业集团及其下属企业产生的关联交易合计金额较2021年实际发生同比增长117.20%,洪都航空同比增长68.62%,中航高科同比增长55.64%,中直股份同比增长54.60%,以上预计关联交易的大幅提升显示2022年航空产业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3月29日,中航西飞发布公告,根据公司及所属子公司2022年度相关业务发展的需要,拟将2022年度公司及所属子公司与航空工业财务发生的关联交易存款限额由140亿上调至750亿,提供贷款额度限额由80亿上调至150亿,综合授信额度由100亿上调至170亿。

3月9日,中航西飞公告,为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申请使用银行综合授信额度240亿元,而去年同期申请使用银行综合授信额度为90亿元。

从西飞授信额度的大幅提升,也可窥见相关业务发展的进度和速度。

5、军工集团相继召开2022年一季度经济工作会议,普遍实现“开门红”截至四月底,十大军工集团相继召开2022年一季度经济工作会议总结普遍实现经营业绩“开门红”,如:电科集团一季度净利润、利润总额同比增速超过27%,营业收入、新签合同同比增速超过10%,为完成全年经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船舶集团一季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利润总额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净利润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6.6%和14.2%。

船海产业承接新造船合同金额完成年度计划的65.7%,订单份额位居全球造船集团首位等。

6、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回购、增持密集落地。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