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热管理专题报告:储能热管理,百家争鸣,高效与低成本者为王-220513

上传日期:2022-05-13 13:43:58 / 研报作者:袁健聪华鹏伟李景涛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热管理专题报告:储能热管理,百家争鸣,高效与低成本者为王-220513.pdf
大小:141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热管理专题报告:储能热管理,百家争鸣,高效与低成本者为王-220513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热管理专题报告:储能热管理,百家争鸣,高效与低成本者为王-220513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热管理专题报告:储能热管理,百家争鸣,高效与低成本者为王-220513(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热管理专题报告:储能热管理,百家争鸣,高效与低成本者为王-220513(23页).pdf(2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储能行业处于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爆发周期,储能热管理行业有望乘东风迎来高增长。

目前储能热管理较为成熟的技术路线为风冷和液冷,其中风冷在目前储能系统中占主流,液冷方案在未来渗透率料将不断上升。

目前参与的公司包括生产空调、液冷板等工业温控设备的公司。

布局较早,拥有技术积累的公司可能拥有更多优势。

▍电化学储能增长可期,热管理重要性凸显。

随着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有望接近260GWh的容量,对应2022-2025年CAGR+38%。

其中,电化学储能由于能量密度大、应用灵活、响应快速等优势,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的核心部件,具有较大的热失控风险,因此从安全性角度看,储能热管理极具重要性。

▍目前以风冷技术为主,未来液冷占比将大幅提升。

风冷技术通过空调+通道的设计,采取冷却空气进而冷却电池的方式,具备系统简单、制造成本低、便于安装等特点,普遍适用于通信基站等电池能量密度较低、充放电速度慢的场景。

液冷技术是通过冷水机产生冷却水,再通过液冷板直接冷却电池,具有载热量大,散热均匀、换热效率高等特点,适用于电池包能量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环境温度变化大场景。

未来随着更多大功率储能项目落地,对液冷技术的需求将逐步增大。

▍储能热管理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我们认为液冷技术的占比有望随着更多大型储能项目的落地而提升,假设2025年液冷占比达到45%。

针对2025年电化学储能容量需求的保守(232GWh)、中性(315GWh)和乐观(450GWh)假设,对应储能热管理市场空间分别为123亿元/166亿元/237亿元,对应2021-2025年CAGR分别为+65%/+78%/95%。

由于价值量更高的液冷方案渗透率提升,储能热管理行业增速高于储能行业的复合增速。

▍入局者众多,竞争力体现在效率和综合成本。

储能热管理行业的参与者根据技术路线来源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在温控领域同时具备风冷和液冷技术的公司,如英维克;第二类是以风冷技术为主的公司,包括申菱环境、朗进科技;第三类是以液冷技术为主的公司,如同飞股份、高澜股份;第四类汽车热管理相关公司,如奥特佳、松芝股份。

由于储能热管理属于单一项目制,因此具有定制化和个性化的特点,需要企业在运营效率和综合成本方面有突出的优势。

▍风险因素:储能系统降本与装机量低于预期;储能电池性能发展超预期;液冷技术渗透率低于预期;相变冷却技术发展超预期;原材料与物流成本大幅波动;行业成长较快更多市场参与者导致竞争加剧。

▍投资策略:电池作为电化学储能的核心部件,具有较大的热失控风险,因此从安全性角度看,储能热管理极具重要性。

未来随着更多大功率储能项目落地,对液冷技术的需求将逐步增大。

储能热管理参与者众多,我们认为具备较强的运营效率和成本优势的企业将有更大的优势。

推荐英维克、高澜股份、松芝股份,建议关注同飞股份、奥特佳、朗进科技。

此外,对于零部件厂商,推荐三花智控、银轮股份,建议关注飞荣达、科创新源。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