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后疫情时代固收投资展望-220512

《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后疫情时代固收投资展望-220512(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固定收益专题报告:后疫情时代固收投资展望-220512(24页).pdf(2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史为鉴:美日在外部冲击叠加经济结构转变后,利率整体下行1970年初,日本遭遇内忧外患的局面,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日本陷入滞胀。 日本调整了过去“贸易立国”的发展逻辑,转而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发展新主张。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过后,居民消费大幅增长,制造业强劲,投资占比下降的情况下,期间利率仍整体下行。 1989年1月至1990年11月,美国由于美元贬值引发输入性通胀,从而陷入滞胀期。 当时美国通过:第一、美联储维持中性的货币政策,偏紧的财政政策,合理的经济政策保障经济高速增长。 第二、大力增加科技投入,开启信息化时代。 第三、居民消费大幅增长,投资占比下降。 最终在高增长,低通胀的组合下,利率也整体下行。 后疫情时代固收市场的投资者行为的演变与展望:疫情对国内经济扰动虽然常在,但是并未动摇“房住不炒”、“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政策决心。 在此影响下,债券可配资产增速下滑,债券资产价格上行吸引更多资金流入理财并配置固收+资产,债券配置力量增强。 可配资产增速下滑叠加配置需求力量增强,二者的反向变动或将共同驱动利率下行。 参考历次资产荒缓解方式,预计本轮资产荒缓解的核心将在资产供给端。 后续关注两方面,一是基本面改善下的信贷稳定扩张以及机构风险偏好的修复,从而加速可配资产与机构配置需求之间的平衡。 二是警惕理财端赎回压力加大债市波动,当债市出现较大波动时,需关注理财端的赎回压力,若配置力量因此继续减弱,或将加剧市场波动幅度。 后疫情时代信用债策略的演变与展望:在近两年信用风险时间冲击下,机构风险偏好维持低位,普遍选择抱团中高资质、中短久期的信用债,信用利差降至历史偏低分位数。 结构性资产荒格局下优质新发债券受到抢配,票面利率进一步压低,导致信用债整体投资性价比低。 展望后疫情时代,信用债风险分化格局将更加鲜明,风险分层和定价机制有望更为充分,共同带动整体风险偏好提升,机构投资策略会趋向多元化;产业行业经营盈利有望得到改善,投资偏好改善,供需得以提振。 鉴于目前主流信用债品类继续挖掘面临着胜率和赔率双低的局面,未来机构投资者预将转而关注品种所带来的超额收益。 未来随着更多风险偏好的机构入场,也将带动更多创新产品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风险收益需求。 近年来热度渐起的金融次级债、资产证券化、公募REITs等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后疫情时代可转债策略的演变与展望:转债配置端,2020以来转债市场配置需求增高,尽管当前基金发行整体较弱,规模边际收缩,但转债市场并不缺配置力量。 转债供给端,疫情对转债发行影响较小,未来企业融资需求或将推动转债供给提升,同时也使得转债估值下降至合理区间。 从债券型基金参与固收+转债配置效果看,可以看到纯债基金在疫情初始阶段因为利率下行收益相对跑赢,多数时间段固收+转债均能够增厚债基收益,因此我们相信,在后疫情时代,权益市场转向平稳的大环境下,转债仍是配置价值可观的优秀资产,后疫情时代转债热度或将延续。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信用风险暴露超预期;权益市场走势不及预期,转债投资热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