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后疫情时代的投资逻辑之银行业:信贷景气延续,关注长期业务转型-220512

《东方证券-后疫情时代的投资逻辑之银行业:信贷景气延续,关注长期业务转型-220512(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后疫情时代的投资逻辑之银行业:信贷景气延续,关注长期业务转型-220512(36页).pdf(3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前言:年初以来,受益于宽信用的政策环境,银行信贷投放顺利完成“开门红”,1季度上市银行贷款增速继续保持在双位数水平。 展望后疫情时代,我们仍然对银行年内的信贷景气度保持乐观。 一方面,稳增长的政策意图清晰,预计短中期内货币政策仍将围绕基建、制造业、普惠等方向持续发力宽信用;另一方面,随着疫情管控措施逐步落实,前期受疫情压制的小微和零售信贷需求将迎来修复。 站在中长期的视角,疫情加速了银行商业模式的升级,小微、零售等业务方面个体间的竞争力驱动因素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预计疫情后业绩和估值的分化可能会变得更加剧烈。 稳增长政策意图清晰,信贷仍是疫情后发力重点。 2月以来,国内疫情反弹,加重经济下行压力,4月制造业PMI指数录得47.4%,为20年3月以来最低值。 目前疫情拐点初步显现,我们预计疫情缓和后稳增长政策有望持续加码,推动经济复苏和复工复产,货币政策方面我们认为宽信贷仍将是疫情后稳增长政策的发力重点。 基建类贷款保持强度,地产政策纠偏亦是积极因素。 基建和地产带来的融资需求是宽信用的主要抓手,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中能为银行缓解信贷投放的压力。 1)基建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4月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到要全面加强基建,强化配套保障,我们预计疫情后基建投资势必进一步加码,为银行信贷投放提供更多空间。 2)地产方面,稳增长的压力下,我们预计疫情缓和后围绕“因城施策”的要求,以推动购房需求回暖的调控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结构性政策持续发力,制造业和普惠贷款有望保持高增速。 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具有较强的结构性特征,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受影响严重,预计疫情后将是政策支持下信贷发力的重点领域。 1)制造业方面,加大制造业信贷支持力度仍是监管的长期政策要求,其中高技术制造领域将继续扮演政策的聚焦热点。 结合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融资结构的变化,更具综合服务能力和经营区域制造业资源丰富的银行将更为受益。 2)小微方面,“量增、价降、面扩”仍是后疫情时代政策对银行小微服务的要求,随着疫情逐步缓和、小微信贷需求回暖,我们对全年小微信贷的增长保持乐观,预计2022年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5%(vs27.3%,2021A)。 从个体的角度,我们看好在获客和风控能力上领先的银行具备小微服务的持续竞争优势。 零售业务逐步恢复,消费贷、信用卡增速有望回暖。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国内扩内需、促消费政策有望逐步释放红利,我们预计下半年消费贷、信用卡增势良好。 此外,疫情对银行消费信贷业务模式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 一方面,疫情加快了消费信贷业务线上化的趋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1年末我国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已达69.2%(vs0.4%,2014A)。 另一方面,消费贷和信用卡具有鲜明的场景化特色,近几年银行加大外部合作拓展零售场景,实现批量获客。 展望后疫情时期,我们认为未来零售资产端业务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消费场景的把握上,体制机制灵活、线上和场景布局领先的银行更能在疫情后抓住消费复苏的机遇。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目前板块静态PB估值仅0.58x,基金持仓也处在历史低位,充分反映了市场对疫情的扰动和经济的下行压力下行业的负面预期。 展望后疫情时代,经济的复苏、宽信用政策的持续发力有望共同推动银行景气度上行,建议持续关注板块估值修复机会。 个股方面,建议关注:1)以招商银行(600036,未评级)、宁波银行(002142,未评级)为代表的历史盈利能力优异、资产质量领先的价值标的;2)以交通银行(601328,未评级)、兴业银行(601166,未评级)、邮储银行(601658,未评级)为代表的低估值标的;3)以沪农商行(601825,未评级)、成都银行(601838,未评级)、南京银行(601009,未评级)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优势较强的城农商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房地产流动性风险继续蔓延;疫情持续时间和覆盖范围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