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航空新材料行业:显著低估,相对合理,灵活配置-220510

《中航证券-航空新材料行业:显著低估,相对合理,灵活配置-220510(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航空新材料行业:显著低估,相对合理,灵活配置-220510(32页).pdf(3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速,关键新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在内循环经济为主体的大背景下持续推进。 航空装备加速放量,推动航空新材料景气度持续攀升,高温合金、钛合金以及碳纤维复材等全面受益。 相关生产企业订单饱满,新增项目投产、资质认证等积极推进,我们欣喜的看到西部超导等公司业绩持续超预期对市场认知的持续提升,也迎来了高端碳纤维龙头企业中复神鹰的上市。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诸多挑战,地缘政治等因素导致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疫情因素对公司经营的负面影响等。 在这一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时间点,我们选取了航空金属材料(高温合金、钛合金)以及碳纤维相关上市企业,对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业绩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并对行业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重申一下我们的长期愿景,受益于“先军后民”的下游需求放量,重视航空产业链长期战略配置价值,用战略层面的坚定战胜产业层面阶段性成长疑虑,行业估值中枢未来进一步抬升可期,能够实现军民两用的企业将在未来享有更长的高景气窗口。 航空装备加速放量,航空材料景气攀升:《“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需聚焦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等重点领域,着重推进高温合金、航空轻合金等材料创新发展,以补齐国内关键短板材料。 目前我国高端高温合金及钛合金材料仍有很大比例来自于进口,为避免遇到原材料“卡脖子”的问题,材料生产端需早日实现自主可控。 伴随军用航空在“十四五”期间的崛起,航空金属材料的景气周期已然开启,行业正处于加速攀升阶段;航空金属新材料砥砺前行,迈入发展快车道: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高温合金及钛合金材料生产行业在国防军队建设的提速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景气。 尽管行业经历了原材料涨价、军品价格受控、部分企业局部拉闸限电、疫情反复等负面影响,各个生产企业仍然实现了高产销率,达到了保质保量交付。 我们选取了西部超导、抚顺特钢、钢研高纳、图南股份、宝钛股份和西部材料六家核心企业,对企业整体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数据进行统计得出,2021年六家企业的整体营收规模达206.8亿元(+22.5%),整体归母净利润达27亿元(+61.2%),业绩的高增速印证了行业的高度景气。 在国内航空装备提升叠加国产化替代的大趋势下,我国高温合金和钛合金材料将迎来体量和质量的双双提升,迈入发展快车道。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抬升风险:随着宏观经济复苏,将带动镍、海绵钛、废钢等相关原材料价格上涨,而高端金属材料军用产品同规格、同型号价格基本是锁死的,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将一定程度侵蚀利润;原油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带动丙烯腈等相关原材料价格上浮,而航空碳纤维价格审定后一般不会大幅变动,会对相关企业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募投项目不及预期:目前多数相关上市企业都在积极募投项目提升产能规模,需留意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增长及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军用航空市场对高端航空新材料均有明显需求贡献增量,因此军费投入持续性和政策对国产材料支持力度尤为重要;民用航空领域下游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要留意商用航空领域不同型号放量情况以及航空新材料的渗透率;市场风险偏好下行风险:军工新材料作为高风险偏好板块,高估值导致股价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