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横店东磁-002056-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国内磁材龙头,新能源业务加速扩张-220511

《中信证券-横店东磁-002056-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国内磁材龙头,新能源业务加速扩张-220511(4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横店东磁-002056-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国内磁材龙头,新能源业务加速扩张-220511(41页).pdf(4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为国内磁材龙头,磁材产业全材料体系发展,构成独特竞争优势,并纵向延伸振动马达、电感等器件;光伏产业厚积薄发,公司已成为组件后起之秀,加速发展;锂电产业聚焦小动力,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 随着资本开支的不断增加,我们预计未来2-3年公司业绩有望保持较好的增长,预计公司2022-2024年EPS为0.87/1.07/1.30元,维持“买入”评级。 ▍磁材+新能源双轮驱动,磁材+器件稳定成长,光伏、锂电贡献核心增量。 公司以磁性材料业务起家,早期专注磁材业务,2009年开始入局太阳能光伏产业,2016年切入新能源锂电池行业,2018年借助磁材优势向下游器件延伸。 目前公司以磁材业务为发展基石,新能源光伏、锂电业务是业绩增长核心驱动力,下游覆盖家电、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5G、光伏、数据中心、物联网等领域。 公司2019-2021年营收分别66/81/12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9/10.1/11.2亿元;2022Q1实现营收4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7亿元。 分业务看,2021年光伏业务65亿元(同比+87%)、锂电业务8.8亿元(+87%)、磁材业务43亿元(+26%)、器件业务5.1亿元(+1%)。 展望未来,公司重点发展磁材+器件、光伏+锂电两大产业群,磁材业务实现纵横布局,新能源业务光伏电池片、组件、锂电等扩产落地,业务预计维持高速成长趋势。 ▍光伏业务:厚积薄发,组件后起之秀。 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是全球共识,在“碳中和”目标的推进下,行业增长趋势明确。 BNEF预测2022/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望达240/400GW,且未来5-10年CAGR有望维持25%左右。 公司在光伏领域主要集中在电池片+组件环节,2020年底电池片、组件内部产能分别约4GW、1.5GW,截至2021年底进产能一步扩至8GW、3.5GW,并计划在2022年底分别扩至9GW、7GW,为业绩成长奠定基础。 在市场布局上,公司独特的黑组件在欧洲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德国、南北欧等地的分布式市场拥有较高市占率,在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也在加速渗透。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年光伏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15/144亿元,分别同比+77%/+25%。 ▍锂电业务:聚焦小动力,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 小动力锂电市场包括电动二轮车、电动工具、便携式储能等,2021年相应锂电出货量分别达16.6/22/2GWh,GGII、EVTank等预计2021-2025年三类市场复合增速分别达40%/20%/70%,共同驱动行业成长。 公司从2019年开始由大动力向小动力市场战略转型,2020年Q2实现扭亏为盈,2021年实现稳定盈利。 截至2021年底,公司拥有2.5GWh锂电池产能,并于2022年1月公司新增投建6GWh高性能锂电池项目,随着项目爬坡,公司预计2022年锂电池产能可达7GWh,2023年锂电池产能可达8.5GWh,预计公司2022/2023年小动力锂电业务收入有望达16/40亿元,分别同比+83%/+155%。 ▍磁材+器件:磁性材料龙头地位稳固,纵向延伸电感、马达等器件。 公司深耕磁材四十余年,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大的铁氧体磁材生产企业,预计到2022年底将具备16.5万吨永磁、5万吨软磁、2+万吨塑磁的年产能。 此外,公司横向还在积极扩充磁粉芯、复合永磁、复合软磁、纳米晶材料等材料体系,不断增加品类,满足不同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我们认为公司磁材业务能保持高于行业平均增长态势,预计2022/2023年整体收入约48/55亿元。 器件方面,目前公司布局产品包括电感、环形器/隔离器、振动器件等。 其中振动器件业务相对稳定,公司具备4亿只年产能,下游覆盖安卓各品牌手机厂商。 电感方面,公司着力于一体成型电感、叠层电感、薄膜电感等多品类布局,于2022年1月规划新建年产51.2亿只的高效一体电感项目,呈加速扩张趋势。 我们预计在电感业务带动下,公司2022/2023年器件业务收入将达6.6/8.6亿元。 ▍风险因素:磁性材料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新能源电池下游景气度不及预期,光伏技术迭代风险;光伏业务扩产不及预期;公司器件业务推广不及预期;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的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磁材龙头,扎实推进磁材+器件、光伏+锂电两大产业群布局。 磁材业务为发展基石,磁性器件产品逐步放量,光伏、锂电业务积极扩产贡献增量。 考虑到目前光伏上游原材料价格仍处于相对高位,我们小幅调整公司2022-2024年EPS预测至0.87/1.07/1.30元(原预测为0.99/1.27/1.52元),参考公司历史估值水平,过去3年PE-TTM中枢为22倍,考虑到公司光伏、锂电业务加速扩产贡献业绩增量,我们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给予2022年28倍目标PE,维持目标价25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