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贝特瑞-835185-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全球负极龙头再启航,高端赛道优势尽显-220510

《中信证券-贝特瑞-835185-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全球负极龙头再启航,高端赛道优势尽显-220510(3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贝特瑞-835185-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全球负极龙头再启航,高端赛道优势尽显-220510(37页).pdf(3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深耕负极领域20多年,连续9年负极出货量全球第一,是无可争议的全球负极龙头企业。 正极领域,公司在2021年剥离磷酸铁锂业务,专注高镍三元领域。 公司客户包含松下、三星SDI、LG化学、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叠加“高镍+高硅”优势,预计将率先受益4680电池放量。 考虑到公司正负极业务即将加速放量,综合考虑同业公司的估值水平,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PE30x,目标市值736亿元,对应目标价10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全球负极龙头,正负极齐发力。 公司深耕负极领域20多年,主要从事负极、正极、石墨烯材料的开发、生产与销售,负极业务方面,公司连续9年负极出货量全球第一,是无可争议的全球负极龙头企业。 公司主打高端产品,拥有松下、三星SDI、LG化学、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优质客户群,预计将充分受益高能量高倍率需求提升。 在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公司2021/2022Q1分别实现营收104.9/40.8亿元(同比+135.7%/+120.0%),实现归母净利润14.41/4.51亿元(同比+191.39%/+72.22%),公司业务依然保持高增。 ▍4680引领变革,充分受益“高镍+高硅”市场爆发。 在特斯拉和头部电池厂的推动下,预计4680电池将迎来爆发拐点,带动主辅材向高能量高倍率方向加速升级,而无论从适配程度、能量密度提升角度而言,“高镍+高硅”将是最适合搭配4680电池的方案。 我们认为随着主流电池厂纷纷跟进量产,4680电池的爆发将有效带动相关行业进入快车道:我们预计2025年硅基负极出货量将达9.8万吨(对应2021-2025年CAGR53%),对应市场规模约15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出货8.7万吨,对应市场规模132亿元。 根据鑫锣咨询预测,2025年我国高镍正极出货量将达到48万吨(2020~2025年CAGR41%)。 公司在布局“高镍+硅基”方面全面领先,预计将率先受益4680电池放量。 ▍负极业务:连续9年全球出货第一,硅基负极的先行者。 规模方面,公司现有负极产能15.2万吨,规划总产能超过80万吨,2021年负极出货量为16.6万吨,连续9年全球出货第一,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年出货量为35/50万吨左右,出货规模具备长期领先实力;产品力方面,公司负极产品覆盖人造、天然、硅基负极等多个领域,毛利率长期保持在30%以上,领先同行。 公司硅基负极产品供应国内外龙头企业,现有3000吨硅基负极产能,未来将继续扩产4.5万吨硅基负极产品,带动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客户结构方面,公司建立了优质客户体系,是松下、三星SDI、LG化学的主要供应商,同时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的份额不断向上突破。 ▍正极业务:聚焦高镍三元,布局上游保障中长期成本优势。 正极领域,公司聚焦高镍三元领域,并通过参股前驱体供应商、共同布局镍锂资源等保障了原料供应和成本优势。 公司现有正极产能3.4万吨,规划总产能10.3万吨。 2021年公司与亿纬锂能、SKI共建7万吨(一期5万吨)高镍三元正极项目,并剥离磷酸铁锂业务,同时公司与中伟股份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前驱体产品开发及供应、海外镍矿开发等方面展开合作。 ▍风险因素: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行等;原材料涨价超预期;石墨化产能投建不及预期;负极产能投建不及预期;硅基负极出货进度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负极行业无可争议的全球龙头企业,充分受益新能源汽车赛道高增的同时,负极材料持续高速扩产,预计其龙头地位将企稳。 正极业务,公司剥离磷酸铁锂业务,聚焦高镍三元,并通过参股、合作等多种形式布局上游前驱体、镍矿资源,提高原料自供比率,保障中长期成本优势。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4.5亿/34.1亿/46.2亿元,对应EPS预测为3.37/4.69/6.34元。 考虑到公司正负极业务即将加速放量、业绩增速高的预期,同时参考负极可比公司璞泰来/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翔丰华2022年一致预期估值分别为29/13/24/21/22xPE(平均22xPE),正极可比公司芳源股份/容百科技/中伟股份2022年一致预期业绩的30/19/24xPE(平均24xPE),以及公司历史估值,同时考虑公司业绩的高增速,我们给予公司2022年30倍PE估值,对应市值736亿元,对应目标价为100元/股,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