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证券-A股策略专题:“以我为主”仍从容-220508

《财通证券-A股策略专题:“以我为主”仍从容-220508(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通证券-A股策略专题:“以我为主”仍从容-220508(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回顾:2022年1月3日《轮到大金融了》开始,全市场独树一帜推荐“大金融”(银行、地产),1月16日《撤退或进攻,往大金融靠》、2月6日《大金融,继续切》、3月6日《大金融的新一轮上攻》,持续强调“大金融”是2022投资胜负手,看似防守,实则最好的进攻,一季度房地产、银行,位列涨幅榜前三位,基金持仓的最新变化再次印证了我们观点的前瞻性与正确性。 美联储加息、薪资螺旋上升、经济增长下行,美股市场陷入“不可能三角”,波动加剧、震荡加剧、分歧加剧,外部“乱云飞渡”,进入实质性“滞胀”担忧。 国内,虽然二季度经济、疫情扰动、盈利下行,股价已基本反应,伴随着稳增长政策不断加码、出台,从地产供需两端放松、消费券发放,到供应链保障和县城城镇化,经济有望显现逐步改善迹象。 虽短期有外部市场扰动、内部疫情反复影响,但配置上延续我们2022年思路“以我为主”,无论我们此前推荐的“大金融(地产、银行)”还是4月初看多“大消费”接棒,迎来买点,都是沿着这个思路,与国内“稳增长”、“稳经济”息息相关的方向才能较好抵御外部的诸多不确定性。 美国陷入通胀、收缩、增长的“不可能三角”,实质性“滞胀”担忧。 美联储加息落地,薪资螺旋上升压力导致通胀下不来,货币收缩过快,经济增长前景堪忧。 美国陷入通胀、紧缩、增长的“不可能三角”进入实质上“滞胀”的担忧,进而美股大幅度调整,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震荡加剧。 4月非农就业较好,就业市场保持韧性,经济保持强劲复苏,薪资增速较4月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高位,压力犹在。 往后展望,后续验证关键事件点和指标:①5.11号关注美国4月cpi数据,②根据以往规律,关注美国失业率是否单月陡增0.3%-0.5%,确认是否进入实质性衰退。 历史上来看,在1973、1981、1990、2000、2007、2020年年份,美国单月失业率都出现这样的陡增,而基本确认经济进入衰退。 ③重卡、汽车销售增速是否继续处于底部区域。 极端情况,不可忽视,美股重演00年科网泡沫。 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领域以外,流动性收缩、权重股业绩不及预期、移动互联网渗透率高位。 与2000年左右的科网泡沫,有些许相似。 2022年4月标普500和纳指跌幅仅次于2000年科网泡沫。 4月是美股的年报和一季报披露时段,市场表现差往往意味着企业盈利不及预期,而历史上美股盈利下行的拐点也是美股转熊的拐点,过去一个月我们已经见到奈非、亚马逊为代表的美国科技公司业绩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公告当天分别下跌35%、14%。 回顾2000年科网泡沫破灭,彼时PC电脑、互联网渗透红利被过度纳入市场预期,而美联储收水、美国经济见顶回落,科技企业过高的估值在加息中下杀,最终导致上一轮科技浪潮的结束;本轮主流科技企业的用户增长、电商业务也接近瓶颈,而20年3月大放水后科技公司估值普遍处于历史高位,因此值得关注后续加息过程中科技龙头企业压力。 另外,过去5年,美国投资者结构ETF化特征较为明显,一旦权重股、龙头公司出现较大幅度调整,需要提防ETF化所带来的的负反馈。 A股,以我为主仍从容,“政策底”清晰,结构至上,展望未来1-2个季度,市场越来越好,珍惜当前底部区域的“便宜时光”,A股有望迎接"诺曼底登陆"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反攻时刻。 第一,经济基本面上,国内经济的比较优势将回归。 由于当前中国基本面在底部徘徊而欧美处在顶峰,若下半年国内疫情好转、供应链恢复、且海外渡过复苏高点,国内经济将向上运行,而海外向下,我们的比较优势有望重新回归。 经济优势的回归,叠加美国流动性冲击最大的阶段过去,有望带来海外资金或再度回流新兴市场、特别是中长期配置价值显著的中国市场。 第二,企业盈利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从过去20年来看,A股盈利的下行周期在6-8个季度,今年二、三季度或是A股业绩底,四季度会逐步改善。 投资建议:逐步迎接“大消费”买点,当前已经步入性价比、赔率、胜率的舒适区。 可关注大消费三个层次①地产后周期(家居、家电、消费建材),②服务消费(社服、航空机场、医疗服务、传媒游戏),③传统消费品(大众消费品、白酒、猪等)。 4月17号提出《接棒:大消费即将迎来买点》,当前时间点,消费股股价反应了一季度较为困难的情景,但尚未反应中报,或者说4月、5月的情况。 4月、5月数据如何,不确定,会不会因为疫情扩散等因素,更差,有可能,不排除。 但整体来看,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相互平衡的过程中,二季度数据有望看到逐步改善迹象。 消费股股价表现可能也会受到数据的时好时坏、疫情的扰动而一波三折,但大概率不会更差。 从长一点的时间来看,现在逐步迎接大消费的买点是性价比和赔率、胜率都较为舒服合适的时间点。 但逐步缓慢增配消费板块,过程不是一帆风顺,要慢慢配,慢慢买,不急于一口气买完,因为疫情反复、数据验证等扰动存在、过程一波三折,打好“游击战”,积小胜为大胜。 对于“大金融”(地产、银行):稳增长政策力度会加大,“大金融”行情依然可期,利用调整布局基本面优质标的。 地产关注受益于供给侧改革,能够“活下来”的优质房地产企业,围绕“剩者为王”的核心配置思路。 银行基本面优异的成渝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等地业绩增长较好的城商行、农商行,以及部分质地不错的股份行和大行。 5月中观行业景气(具体逻辑与受益标的,可参考正文图表):1)上游原材料方面:包括动力煤、油气开采、化肥&农药、钢管、铝&能源金属、装修建材。 2)中游制造业方面:包括风光&锂电、锂电设备&光伏设备&自动化设备、半导体设备&MCU、光模块、军工信息化&新材料。 3)下游必选消费方面:包括种植业&养殖业、酒类&乳品&调味品&预制菜、药店&中药&CDMO、户外装备。 4)下游可选消费方面:包括家居、白电&黑电&小家电&集成灶&扫地机器人、整车&零部件、人力资源服务&培育钻石、化妆品、游戏。 5)大金融方面:包括证券、国有大行&城商行、房地产开发、基础建设&工程咨询服务。 6)支持服务业方面:包括固废治理、海运、超市、服务器&SaaS&工业软件。 风险提示:俄乌冲突升级、海外加息超预期、疫情扩散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