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创新药周报:沪深A股创新药企2021年报业绩盘点-220508

《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创新药周报:沪深A股创新药企2021年报业绩盘点-220508(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盛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创新药周报:沪深A股创新药企2021年报业绩盘点-220508(26页).pdf(2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一、本周聚焦:沪深A股创新药企2021年报业绩盘点沪深板块创新药公司陆续完成年报信息披露,在行业变革与竞争加剧的外部环境下,整体创新药行业依然以研究发展为根本,夯实自身实力,最终交出了优异的答卷。 本周,我们结合26张图表,以33家沪深板块上市的创新药企业标的为主要样本,盘点2021年国内创新药企财务数据及代表性研发平台建设。 国内创新药经营水平稳中有升,持续加码研发仍未发展重点总营业收入:总体营收稳中有升,相较2020年33家公司营收平均增速达8.78%,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55%,总体符合预期。 面临复杂的竞争环境与产业变革,2021年国内创新药企业聚焦研发。 2021年全年创新药企平均研发费用率为13.19%,在营收增长的情况下,研发费用率仍较2020年12.36%有所提升。 财务管理费用水平可控,销售费用率较为稳定。 创新药企业的财务费用率及管理费用率处于可控水平,销售费用率控制在30-60%内,水平较为稳定。 账上现金情况足部改善,总体经营现金流情况良好。 现金流体量较大的头部企业账上现金充足,足以支撑公司运营及研发;现金流较弱的初创企业采取较为保守的经营策略,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流动性风险。 研发成果出海彰显国际认可,前沿成果持续引入开辟高效创新。 本土创新已经成为国内药企新焦点,国内创新正在缩小与国际开发速度的差距。 在全球合作的大趋势下,公司持续引入国际前沿创新产品,缩短与其他主流医药市场间存在的技术差。 研发平台建设各具特色,创新药企实行差异化战略。 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为首的头部传统药企朝向前沿技术平台化发展进发,其他各创新药企业结合自身早期发展历史与有优势,开辟自身定制差异化创新战略。 国内创新首波低潮来临,市场动荡去伪存真挖掘价值创新。 2021年伴随泛泛创新带来的创新扎堆使国内创新环境恶化,国内创新发展进入“去泡沫”的低潮阶段。 但聚焦新技术、新疗法,以及专注扎实创新企业不会被时代浪潮打倒,具备差异化竞争及高技术壁垒的创新企业将在这场浪潮中涅槃重生。 二、医药板块创新药个股行情回顾:本周沪深医药创新药板块涨跌幅排名前5的为罗欣药业、苑东生物、键凯科技、泽璟制药-U、迪哲医药-U。 后5的为百奥泰-U、微芯生物、海思科、华东医药、信立泰。 本周港股医药创新药板块涨跌幅排名前5的为君实生物、东阳光药、乐普生物-B、和誉-B、丽珠医药。 后5的为三叶草生物-B、信达生物、荣昌生物-B、康方生物B、金斯瑞生物科技。 三、创新药行业中长期观点:近几年,政策刺激下资本涌入,国内迎来创新大风口。 我国的创新市场有较强的政策属性,2017年10月8日,两办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开启了第一波创新浪潮。 叠加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药品谈判、医保动态调整机制等出台,从政策顶层设计彻底解决了历史上由于研发资源有限、审评不规范&进度慢、招标效率低、入院难度高、医保对接难等造成的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纲领性政策刺激之下,叠加近年科创板、注册制等推动,创新药赛道资本蜂拥,创新药企业融资加速,也引领了我国创新药投资进入大风口时代。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与资本推动下,国内创新崛起加速。 国产创新药陆续进入收获期,未来几年将看到更多重磅创新产品在国内陆续获批上市。 不可忽视的是,政策给予“泛泛创新”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医保控费趋严、赛道日益拥挤,我们已经慢慢进入到“精选优质创新”的时刻。 我国目前创新药研发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靶向药物同质化现象最为严重。 创新药上市即重磅炸弹的时代慢慢过去,政策给予“泛泛创新”的时间窗口期越来越短。 我们认为,我国的创新药市场在当下已经慢慢从“泛泛创新”进入到“精选优质创新”的时刻。 单抗热门靶点未来同质化竞争将持续白热化,同质化产品将逐渐失去竞争力,新技术、稀缺的技术平台、差异化的治疗领域、创新的给药方式等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好的竞争格局,有技术沉淀的公司有望脱颖而出。 风险提示:1)负向政策持续超预期;2)行业增速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