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财富管理行业基金保有量点评:Top3深耕用户持营,但投顾价值仍有待提升-220506

《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财富管理行业基金保有量点评:Top3深耕用户持营,但投顾价值仍有待提升-220506(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行业财富管理行业基金保有量点评:Top3深耕用户持营,但投顾价值仍有待提升-220506(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统计口径第二次调整,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降低权益型基金数据短期数据可比性、提高券商数量占比、样本市占率提升。 1Q22权益型基金保有量下降主要由于净值下跌,份额赎回不明显,预计2Q22仍将承压;固收类基金保有量在净值化转型和机构渠道服务升级的共同推动下,份额不降反升。 从竞争格局看,第三方份额集中度最高,但由于机构业务崛起,集中度环比略有下降。 头部机构的客户优势不可替代,通过深耕用户持营,在保持存量稳定方面也体现出强大的韧性,但从此轮市场调整结果来看,投顾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建议关注行业Top3(招商银行/蚂蚁基金/天天基金)、商业模型优秀的腾安基金、具有IRA潜质的盈米基金,以及券商系的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 ▍事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1Q22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Top100。 统计口径第二次调整,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降低权益型基金数据可比性、提高Top100中券商数量占比及Top100样本市占率。 本期协会依旧公布了权益型基金(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和非货基(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两个口径,我们以二者之差刻画其主体构成的固收类基金(由于协会尚未公布2022年3月末公募基金规模,本报告内1Q22末行业规模采用Wind测算口径数据,其它季度采用协会口径数据)。 本期协会调整了两个统计口径,权益型基金中ETF口径调整为季末二级市场保有规模;同时去年开始获批的银行同业存单基金计入权益型基金中的混合型基金口径内。 这是继2Q21以来第二次调整统计口径。 主要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降低权益型基金数据可比性。 此前场内ETF保有量计算较为复杂,与当前口径差额约为当季净买入金额,当前口径ETF业务重要性提升;随着银行同业存单业务计入,口径统括性大大提升。 由于未披露口径内更详尽口径及调整明细,因此无法将权益型基金调整为可比口径,降低了短期季度环比和同比的有效性。 提高券商数量占比。 由于券商具有场内ETF做市资格,期末ETF规模时点数受做市交易等操作影响明显,口径调整主要影响券商保有规模数据。 1Q22Top100中券商机构数增加5家,相应的银行机构数减少5家,第三方及其它渠道保持不变。 银行/券商/第三方及其它三大渠道机构数分别为26/51/23家。 从市场份额来看,1Q22券商权益型基金和非货基份额占比分别提升4.7pcts和3.6pcts。 Top100样本中,银行/券商/第三方及其它,权益型基金保有规模分别占比55.0%/19.2%/25.8%,较4Q21分别-3.6/4.7/-1.1pcts;非货基保有规模分别占比48.8%/15.8%/35.4%,较4Q21分别-4.0/+3.6/+0.4pcts。 银行非货基份额占比首次跌破50%。 统计口径调整后,Top100样本的市占率有所提升。 1Q22Top100权益型基金市占率季度环比提升5.4pcts至80.2%,非货基市占率季度环比提升0.9pcts至52.6%。 ▍股债双杀对对应基金保有量的影响不一。 一方面,权益型基金保有量下降主要由于净值下跌,份额赎回不明显,由于市场下跌初期投资者存在补仓等行为,我们预计1Q22基民赎回意愿未能完全体现。 叠加2Q21高基数,预计2Q22环比和同比规模增速或仍将承压。 另一方面,固收类基金在净值化转型和机构渠道服务升级的共同推动下,样本保有量不降反升。 行业整体:权益型基金环比-15%,固收基金环比+2%。 1Q22末权益型基金规模较年初减少1.27万亿元,环比-15%,同比+5%;非货基规模较年初下降1.12万亿元,环比-7%,同比+20%;固收类基金规模较年初减少1511亿元,环比+2%,同比+40%。 我们测算1Q22权益型基金新发份额917亿份,持营基金(基金成立日早于2021年末)净申购规模约273亿元(按期初期末各基金净值平均值*期间净申购份额测算)。 扣除上述影响因素,粗略测算1Q22存量权益型基金净值较年初下滑16.1%,略大于中证1000跌幅15.5%。 Top100样本:权益型基金规模环比-9%,固收基金环比+6%。 1Q22末权益型保有量较年初减少5522亿元,环比-9%,同比+9%。 非货基保有量较年初减少4421亿元,环比-5%,同比+21%。 固收类基金保有量较年初增长1101亿元,环比+6%,同比+82%。 固收类基金逆势增长有以下两个原因:①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是刚需,说明资管新规对居民资产配置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持续性。 ②机构渠道服务升级,以基煜基金和汇成空客为代表的2B服务商带来存量固收类业务渠道迁移。 ▍竞争格局:第三方份额集中度最高,但由于机构业务崛起,集中度环比略有下降。 市场集中度:第三方>银行>券商。 1Q22权益型基金第三方及其它渠道CR1/CR3/CR5/CR10分别为40.3%/76.0%/82.9%/93.5%(vs.4Q2143.3%/80.7%/87.0%/96.4%),非货基第三方及其它渠道CR1/CR3/CR5/CR10分别为42.9%/72.9%/85.2%/94.6%(vs.4Q2145.6%/75.8%/87.4%/96.9%)。 相比之下,银行渠道除招行品牌效应依然稳固之外,CR3/CR5/CR10均有所下滑。 1Q22权益型基金银行渠道CR1/CR3/CR5/CR10分别为20.9%/45.6%/61.7%/83.7%(vs.4Q2120.9%/45.7%/62.1%/83.8%),非货基银行渠道CR1/CR3/CR5/CR10分别为19.8%/44.6%/61.6%/81.6%(vs.4Q2119.8%/44.7%/62.0%/82.0%)。 券商由于样本增多,集中度继续下降,华泰证券权益型基金保有规模跃居渠道内第一。 1Q22券商渠道权益型基金CR1/CR3/CR5/CR10分别为10.8%/27.8%/38.3%/59.0%(vs.4Q2111.2%/27.7%/39.0%/61.5%),非货基CR1/CR3/CR5/CR10分别为10.6%/28.1%/38.4%/58.5%(vs.4Q2111.4%/28.3%/39.7%/61.0%)。 由于机构业务崛起,第三方集中度环比略有下降。 布局机构业务的独立销售机构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强势增长,截至1Q22末基煜基金/汇成基金非货基保有量分别较年初增长336/124亿元,是Top30中除8家券商外,唯二增长的第三方机构;二者增量完全由固收类贡献,权益型基金增长分别为-14/-34亿元,固收类基金增长分别为350/158亿元。 ▍Top3深耕用户持营,但投顾价值仍有待提升。 招商银行:1Q22末权益型基金保有规模6798亿元,仍较年初减少1112亿元,环比-14%,同比+1%,样本占比11.5%,市占率9.2%;非货基保有规模7596亿元,较年初减少1105亿元,环比-13%,同比+7%,样本占比9.6%,市占率5.1%。 权益型基金环比数据与行业整体相比并未体现出投顾服务能力优势。 蚂蚁基金:1Q22末权益型基金保有规模6142亿元,仍较年初减少1136亿元,环比-16%,同比+7%,样本占比10.4%,市占率8.3%;非货基保有规模11971亿元,较年初减少1014亿元,环比-8%,同比+35%,样本占比15.2%,市占率8.0%。 固收类基金保有规模5829亿元,较年初增长122亿元,环比+2%,同比+83%,样本占比29.5%,市占率7.7%。 渠道拥有的庞大风险偏好较低的类固收客户价值凸显,但权益型产品投顾服务能力仍有待提升天天基金:1Q22末权益型基金保有规模4639亿元,仍较年初减少732亿元,环比-14%,同比+24%,样本占比7.9%,市占率6.3%;非货基保有规模6175亿元,较年初减少564亿元,环比-8%,同比+43%,样本占比7.8%,市占率4.1%。 固收类基金保有规模1536亿元,较年初增长168亿元,环比+12%,同比+168%,样本占比7.8%,市占率2.0%。 得益于公司2B服务和2C业务并举,固收类基金增量抵消了权益型基金下跌对非货基保有量的部分影响。 ▍风险因素:监管政策超预期,影响现有格局;资本市场大幅下跌带来行业规模波动。 ▍投资策略:短期看,二季度受赎回意愿释放和去年高基数的影响,权益型基金保有量的同比和环比规模仍将继续承压。 长期看,头部机构的客户优势不可替代,通过深耕用户持营,在保持存量稳定方面也体现出强大的韧性;但从此轮市场调整结果来看,投顾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建议关注行业Top3(招商银行/蚂蚁基金/天天基金)、商业模型优秀的腾安基金、具有IRA潜质的盈米基金,以及券商系的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和广发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