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康希诺-688185-2021年年报暨2022年一季报点评:新冠疫苗竞争加剧,关注吸入剂型以及mRNA新冠疫苗的进展-220505

《中信证券-康希诺-688185-2021年年报暨2022年一季报点评:新冠疫苗竞争加剧,关注吸入剂型以及mRNA新冠疫苗的进展-22050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康希诺-688185-2021年年报暨2022年一季报点评:新冠疫苗竞争加剧,关注吸入剂型以及mRNA新冠疫苗的进展-22050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43亿元,同比+17175%;归母净利润19.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2Q1实现营收4.99亿元,同比+6.98%;实现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82亿元。 整体看均略低于预期,主要系新冠疫苗降价及海外市场竞争加剧。 我们下调2022-2023年净利润预测至7.88亿/15.37亿元,给予公司2022年60XPE估值,对应每股目标价约为191元,维持“买入”评级。 ▍国内新冠序贯接种市场仍有巨大空间。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2年2月18日至4月27日期间,我国共完成加强针接种22,961万人,其中序贯接种2,955.8万人,序贯接种比例为12.87%(其中2月18日-3月24日加强针中序贯接种比例为8.01%,3月25日-4月27日加强针中序贯接种比例为22.46%)。 截至4月27日我国接种总人数为12.85亿人,潜在加强针接种需求数量为3-5亿人,其中序贯接种潜在数量为7千万-1亿人,按平均30元的价格(根据国家医保局披露疫苗花费1200余亿元推算),则序贯接种潜在市场空间仍有接近20-30亿人民币。 公司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于2022年2月19日获批用于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加上国内同源加强针市场,国内市场销售预计仍有较大市场空间。 ▍WHOEUL持续推进,国外仍有未满足的市场空间。 目前全球范围内(78.7亿人)完成全程接种疫苗的比例不到60%,中低收入国家(33.3亿人)比例不到52%,相较于高收入国家75%以上的接种率,仍有巨大市场潜力。 2022年3月,公司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GMP认证,目前正在进行将克威莎纳入紧急使用清单(EUL)的后续审核流程。 待获得WHOEUL后,公司新冠疫苗有望以更高性价比优势进入更多国家和市场,预计海外销售持续放量。 ▍MCV2、MCV4今年开始销售放量。 MCV2目前完成20个省市准入的工作,单价168元/剂。 MCV4正在积极进行省市准入工作,单价420元/剂,预计2022年Q2开始放量。 今年全年MCV2和MCV4的销售预期是3-5亿人民币,明年预计销售规模可达10-15亿人民币。 MCV4是国内首个脑膜炎球菌四价结合疫苗,与辉瑞合作代理销售有望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研发管线丰富,多个品种有望成为业绩新增长点。 目前公司新冠疫苗吸入剂型正在III期临床阶段,吸入剂型可获得黏膜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三重保护,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吸入剂型剂量更小,产能更大,无需注射器,无肌肉注射局部不良反应,有望成为新的重磅品种。 同时公司新冠mRNA疫苗于2022年4月6日获批临床,相较于以原型株为基础开发的新冠疫苗广谱性更强,初步研究表明可以诱导出针对多种WHO认定的重要变异株(包括当前流行株omicron)的高滴度的中和抗体。 此外PCV13i于2021年4月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当年年底完成3针入组,后续尚需完成18月后的加强针,预计明年报NDA。 ▍风险因素: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销售不及预期,疫苗研发、商业化、销售相关风险;经营相关风险等。 ▍投资建议:康希诺是国内领先创新型疫苗企业,公司汇集资深专家与疫苗行业顶级专家,拥有卓越的管理水平与强劲的研发实力;公司在13个适应症共布局17条创新疫苗产品管线;短期看,重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MCV4/MCV2具有巨大商业价值,吸入剂型充满想象力;中长期看,PCV13i/PBPV、组分百白破系列、结核病加强疫苗均聚焦临床痛点,市场潜力巨大,mRNA技术平台也有望开发更多疫苗品种;2021年产能释放进展略低于预期,同时新冠疫苗降价以及海外供大于求的竞争状态也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下调2022-2023年净利润预测至7.88亿/15.37亿元1,参考行业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根据Wind一致预测,截至2022年4月29日,2022年智飞生物PE为21倍,沃森生物为60倍,百克生物为36倍,均值为40倍),考虑到公司研发管线丰富(公司在13个适应症共布局17条创新疫苗产品管线),给予公司2022年60XPE估值,对应每股目标价约为191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