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证券-迈为股份-300751-2021年半年报业绩&定增点评: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定增加码HJT后市可期-210725

《华安证券-迈为股份-300751-2021年半年报业绩&定增点评: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定增加码HJT后市可期-210725(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迈为股份-300751-2021年半年报业绩&定增点评: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定增加码HJT后市可期-210725(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主要观点:?事件:①7月23日,公司发布2021半年报,2021上半年实现收入12.39亿,同比增长32.07%,归母净利润2.52亿,同比增长33.1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7亿,同比增长64.03%。 单看Q2,实现收入6.07亿,同比增长14.69%,归母净利润1.32亿,同比增长6.1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7亿,同比增长43.73%。 ②同日,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28.1亿元,其中23.1亿元用于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设备产业化项目,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核心观点:业绩符合预期。 2021上半年公司收入业绩实现双增长主要系Perc扩张期带来的设备红利仍在持续,未来随着HJT电池片投资规划逐步落地,有望接力Perc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持续性动力。 公司通过定增提前进行HJT核心设备产能布局,鉴于大重量真空镀膜设备制造壁垒高,公司护城河将进一步加深,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展望下半年,产业链供给矛盾缓解,有利于设备订单落地;中长期来看,产业链景气度向上趋势不改,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Perc丝印成套设备贡献业绩高增长,HJT在手订单规模同比增加。 2021H1,公司收入业绩实现双增长主要系Perc扩张期带来的设备红利仍在持续。 根据CPIA数据,2021上半年,我国光伏电池片产量92.4GW,同比增长56.6%,制造端扩产带动了设备端良好需求。 公司业务分产品来看:①成套设备实现收入10.2亿,同比增长53.97%,占比回升到82%;②单机设备实现收入1.58亿,同比下滑34.05,占比12.72%;③配件收入0.64亿,同比增长66.63%,占比5.18%。 从存货角度看,存货规模显著扩大至29.4亿,同比增长52.6%,环比增长16.4%,其中70%为发出商品(超过20亿),未来2-3个季度可陆续确认收入(验收周期9-10个月),公司下半年业绩支撑有保障。 在手订单充裕,新签订单多点开花。 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合同负债21.3亿,同比增长32.05%,公司在手订单规模持续扩大,仅从通威系来看,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间,合计签订金额超过11亿,2021年新签订单规模4.93亿。 公司取得的HJT整线订单同比亦有所增加,此外还包括HJT产线改造、光伏激光,吸杂退火设备,激光晶圆切割设备等多样化订单。 公司重视客户质量与回款确定性,自去年下半年起开始理性筛选客户,不再单纯依赖Perc扩产节奏,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HJT电池片投资规划逐步落地,HJT渗透率有望加速突破,公司有望凭借成熟的整线供应能力,率先受益。 高研发投入深化“三横三纵”产品布局,盈利能力进一步改善。 毛、净利率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增强。 2021上半年,公司销售毛利率38.58%,同比增加4.38pct,环比增加0.37pct,主要原因是:①成本优化,一方面提高零部件自制率,另一方面,在供应链端积极进行国产替代。 ②规模化效应凸显,IPO募投项目年产各50条的双线、单线丝印设备产线已全部达产。 费用率方面,2021上半年,期间费用率为18.18%,同比+2.55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13%/3.71%/10.54%/-1.20%,分别同比-0.37/-0.58/+4.27/-0.76pct,期间费用率上涨主要系研发投入增加。 销售净利率19.88%,同比增加0.44pct,环比增加1.34pct,高研发投入背景下,盈利能力仍进一步改善。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核心PECVD设备再次迭代,保持领先优势。 2021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31亿元,同比增长121.79%,占营收比重10.54%。 核心管理团队及关键技术人员稳定,报告期内取得了45项专利及6项软件著作权,除了在丝印设备的图像算法、运动控制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外,在光伏、OLED面板及半导体封装领域设备均有在研项目推进,激光晶圆切割设备实现出货,超大产能(600MW级产线)、可应用纳米/微晶硅技术的PECVD预计今年四季度出货,光伏电池片核心设备再次迭代,建立更深护城河。 HJT大规模商业化条件成熟,定增助力公司保持领先地位。 HJT商业化进程加速,公司前瞻性布局突破产能瓶颈,保持先发优势。 从光电转换效率角度看,根据多家制造端公布的HJT中试、量产成果,HJT平均量产转换效率可以突破24.5%,2022年有望凭借纳米/微晶硅技术的应用突破25%,大幅领先Perc的24%效率瓶颈。 从成本降低角度看:①银浆方面,目前SMBB和国产纯银浆料的成功应用,估计可降低HJT成本0.12元/W,预计2022年,随着银包铜技术导入(日本含银量仅44%的银包铜产品技术成熟),银浆耗量将大幅降低;②硅片方面,退火吸杂技术的导入可降低HJT对硅片和硅料质量要求,促进NP同价。 HJT大规模商业化条件成熟,为应对未来设备需求,公司已使用自有资金进行先期投入,完成土地储备和大规模大重量真空设备制造专用厂房设计,预计通过本次定增在3年内形成年产40套HJT核心设备(PECVD、PVD)及自动化设备产能,年产值达60亿。 大重量真空设备制造壁垒高,进一步加深整线供应护城河。 大型真空镀膜设备的制造对场地、精密性要求高,一方面,PECVD设备占地超过百米,单一腔体重量30-40吨,因此厂房需经过特殊设计,才能高效率完成大重量零配件的运送与装配;另一方面,多腔体设备联动性强,多线开工的同时要保证设备的一致性与稳定性,需要提前投入与规划,对人才储备和整线整合能力要求高。 产业链景气度保持高位,供应链矛盾缓解,构成更多实质性利好。 下半年供应链矛盾缓解确定性强,行业整体保持高景气度。 2021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14.1GW,同比增长22.6%,其中分布式同比增加97.5%,集中式同比减少24.2%,上半年供应链矛盾问题主要影响集中式装机。 从制造端角度看,2021上半年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速分别为16%、40%、57%、51%,硅料产量增长较为落后。 近期硅料价格趋于稳定,市场预计硅料新建产能将在21Q4-22Q4期间集中释放,我们认为,供给矛盾缓解确定性强,有助于设备企业订单落地;长期角度看,产业链景气度向上趋势不改,2022年HJT扩产有望超预期。 投资建议分情景讨论HJT未来渗透率情况,中性预期下,我们预测2023年,HJT电池渗透率达30%,对应HJT设备新增规模124亿元,综合考虑PERC技术延伸及硅片大尺寸化及自动化升级带来的价值增量,测算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为38.5/52.4/64.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1/8.91/10.96亿元,对应PE为93/66/54,高增长确定性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新增装机不及预期,异质结扩产不及预期,设备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