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2022年一季报点评:Q1仍实现正利润,关注布局时机-220505

《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2022年一季报点评:Q1仍实现正利润,关注布局时机-22050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京沪高铁-601816-2022年一季报点评:Q1仍实现正利润,关注布局时机-22050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3月下旬上海疫情防控形势趋紧,相应担当列车旅客票价收入造成较大冲击背景下,Q1净利润亏损仅扩大1亿、出行板块唯一实现正利润的上市公司,彰显抗风险韧性。 3月北京地区铁路客运量由2月同比8%正增长转为同比降幅扩大至64.2%,料阶段性的冲击延续至2022Q2。 期待本轮疫情防控拐点出现、压制本线及跨线的出行需求迎来快速反弹,考虑暑期客运需求恢复的预期,我们预计2022年京沪高铁净利润40~45亿。 根据相关合同,2022~24年公司委托运输管理费增速收窄至6.275%,七档票价后疫情时代本线票价弹性有望释放,协同逻辑进入兑现期叠加票价弹性,料2023~25年业绩CAGR或达15%左右,阶段性冲击估值或再次筑底,建议关注布局时机。 ▍2022Q1公司净利润亏损扩大1亿,出行板块唯一实现正利润的上市公司、彰显抗风险韧性,期待阶段性冲击的拐点出现。 公司2022Q1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至56.79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3.23、-2.20亿元,同比扩大1.02/1.03亿元,料主要受多地疫情散发叠加北京冬奥会安保对客流影响。 尤其3月下旬上海疫情防控形势趋紧,相应担当列车旅客票价收入造成较大冲击背景下,Q1净利润亏损仅扩大1亿、出行板块唯一实现正利润的上市公司,彰显抗风险韧性。 2022Q1财务费用同比下降6.5%至7.77亿,同期三费率同比提升0.7pct至17.1%。 2021年京福安徽公司亏损影响公司净利润11.2亿,料2022Q1对应影响或3.5亿左右,期待阶段性冲击的拐点出现。 ▍3月北京地区铁路客运量由2月同比8%正增长转为同比降幅扩大至64.2%,料阶段性的冲击延续至2022Q2,期待本轮疫情防控拐点出现、压制本线及跨线的出行需求迎来快速反弹。 2022Q1全国铁路客运量同比下降13.5%至4.7亿,相当于2019年同期水平55.2%。 3月下旬上海疫情防控形势趋紧,公司以北京、上海两大枢纽布局沿线24个车站的黄金线路,相应担当列车旅客票价收入造成较大冲击。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3月北京地区铁路客运量由2月同比8%正增长转为同比降幅扩大至64.2%,相当于2019年同期的21.9%,我们料阶段性的冲击延续至2022Q2。 5月2日上海市卫健委宣布近期聚焦重点、分区分级,对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核酸+抗原”的组合筛查,期待本轮疫情防控拐点出现、受压制的本线及跨线出行需求迎来快速反弹。 ▍2022~24年公司委托运输管理费增速收窄至6.275%,七档票价后疫情时代本线票价弹性有望释放。 2022Q1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2%至44.79亿,成本相对刚性导致毛利率同比下降3.3pcts。 公司2022~24年《京沪高速铁路委托运输管理合同》规定期间委托运输管理费(2019年占营业成本21.9%)以2021年为基数每年增长6.275%,较上一轮6.5%的增速有所下调,考虑后疫情实现本线旅客周转量增长将有效摊薄增量。 2021年6月25日执开始行本线开始执行二等座全程662元的最高票价,至最低票价498元形成七档票价,实现产品结构差异化和优质优价。 假设17辆编组占比40%,本线二等座、一等座和商务座座位数量占比约86%、10%、4%,预计本线二等座、一等座和商务座票价上浮至上限对应收入增量5.6%、1.7%和1.8%,对应净利润增量10亿元以上,未来列车开行结构优化有望扩大票价弹性。 ▍预计2023年公司实现120亿左右净利润,2023~25年业绩CAGR或达15%左右,阶段性冲击估值或再次筑底,建议关注布局时机。 对比2021年“五一”和7月前20天,京沪高铁本线客运量重新恢复至2019年的90%左右,跨线列车周转量同比2019年正增长。 假设2022Q2疫情散发得到有效控制,考虑暑期客运需求的恢复,我们预计2022年京沪高铁净利润40~45亿。 截至5月3日,全国疫苗接种33.5亿剂次,期待本轮疫情拐点的到来,预计2023年公司实现120亿左右净利润的正常水平。 协同逻辑进入兑现期叠加票价弹性,料2023~25年业绩CAGR或达15%左右,阶段性冲击估值或再次筑底,强烈建议关注布局时机。 ▍风险因素:疫情控制低预期;需求恢复、实际票价提升、成本控制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3月下旬上海疫情防控形势趋紧,相应担当列车旅客票价收入造成较大冲击背景下,2022Q1净利润亏损仅扩大1亿、出行板块唯一实现正利润的上市公司,彰显抗风险韧性。 3月北京地区铁路客运量由2月同比8%正增长转为同比降幅扩大至64.2%,我们料阶段性的冲击延续至2022Q2。 期待本轮疫情防控拐点出现、受压制的本线及跨线出行需求迎来快速反弹,考虑暑期客运需求将恢复的预期,我们预计2022年京沪高铁净利润40~45亿。 根据相关合同,2022~24年公司委托运输管理费增速收窄至6.275%,七档票价后疫情时代本线票价弹性有望释放,协同逻辑进入兑现期叠加票价弹性,料2023~25年业绩CAGR或15%达左右。 考虑公司近期经营数据,我们调整公司2022/23/24年EPS预测至0.09/0.25/0.28元(原预测2022/23年0.25/0.29元,2024年为新增),对应2022~25年业绩CAGR或达15%。 参照日本东海线成长期估值给予25xPE,看一年目标价6.5元。 阶段性冲击导致估值再次筑底,建议关注布局时机,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