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西证券-银行业点评报告:TLAC非资本债发行迎规范,银行主动负债多元化-220504

上传日期:2022-05-04 18:38:40 / 研报作者:刘志平李晴阳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华西证券-银行业点评报告:TLAC非资本债发行迎规范,银行主动负债多元化-220504.pdf
大小:61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西证券-银行业点评报告:TLAC非资本债发行迎规范,银行主动负债多元化-220504

华西证券-银行业点评报告:TLAC非资本债发行迎规范,银行主动负债多元化-220504
文本预览:

《华西证券-银行业点评报告:TLAC非资本债发行迎规范,银行主动负债多元化-220504(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西证券-银行业点评报告:TLAC非资本债发行迎规范,银行主动负债多元化-220504(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概述:4月29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发行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

分析与判断:TLAC新规配套政策落地,规范非资本债发行2021年10月《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TLAC新规)落地,除了接轨国际对G-SIBs提出更高损失吸收能力要求外,还明确了TLAC合格工具的类别,既包括普通股、优先股、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券等资本工具,也包括非资本TLAC债务工具。

此次《通知》即配套政策,对其中的非资本TLAC债务工具相关要求做进一步明确,主要从定义、偿付顺序、损失吸收方式、信息披露、发行定价、登记托管等方面,明确了TLAC非资本债的发行管理规定,为G-SIBs的发行搭建政策框架、提供依据。

非资本债搭建了在一般负债和资本工具之间的损失吸收层从定义来看,TLAC非资本债是指G-SIBs为满足TLAC要求发行的、具有吸收损失功能、不属于商业银行资本的金融债券。

具备损失吸收能力要求非资本债应含减记或转股条款,在GSIBs处置阶段,二级资本工具全部减记/转股后,监管可强制非资本债全部或部分减记/转股。

相应的偿付顺序上,TLAC非资本债也优于各类资本工具,但在除外负债之后(即不属于TLAC的一般债务,如存款、无法减计转股的一般负债等),因此相当于搭建了存款和资本工具之间的损失吸收层。

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为满足TLAC要求,一般也是引入新的债务层级,如美、英、日通过控股公司发行高级债(控股公司高级债的清偿顺序在银行子公司普通债务之后,天然具有次级性);欧盟在非控股公司架构下,主要发行非优先高级债(2017年在传统破产债权等级序列中增加非优先高级债,清偿顺序劣后于优先高级债,并立法明确相关损失吸收机制)。

国际非资本债发行常态化,是中长期稳定资金来源从发行体量来看,TLAC非资本债是G-SIBs的常规负债工具。

参照国际经验,FSB在《TLAC标准的技术实施审查报告》(2019-06)中估计,2018年TLAC总发行量3600亿美元中包括360亿美元的附属一级资本工具、240亿美元二级资本工具、520亿美元非优先高级债、以及2480亿美元高级无担保债,可以看到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发行已占据主导位置。

期限来看,TLAC债券以5年及以上中长期品种为主,如花旗银行TLAC债券发行期限集中在4-9年,部分在10年以上,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发行期限以5-10年期为主1。

因此,发行TLAC债券在满足达标要求的同时,也是银行进行主动负债管理、调整负债期限结构的重要工具,已成为G-SIBs重要的中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此外2,从德银的非优先高级债投资者来看,主要包括资管公司和养老金(47%)、零售客户(18%)、银行(12%)、政府和机构(16%)、保险公司(3%)和其他机构投资者(4%)。

从发行成本看,与同币种的二级资本和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相比,TLAC工具票面利率较低。

拓展主动负债品种,促进G-SIBs资金来源多元化对于行业的影响来说,此次《通知》提及政策覆盖范围既包括境内被认定为G-SIBs的工农中建四大行,也包括境外G-SIBs被认定为处置实体的境内附属公司。

四大行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为满足TLAC监管要求,在资本补充以及非资本债的发行诉求上也相应提升,未来是非资本债的主要发行方。

另一方面,政策在拓展银行主动负债品种、促进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的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投资建议:TLAC非资本债监管框架出炉,总体有助于提高G-SIBs风险抵御能力、增强金融体系稳健性,对于其他类型银行也有一定引导作用。

具体监管细则待进一步明确,如风险权重的计量,以及投资者资质和同业监管等。

行业来看,近期疫情多发冲击下稳经济诉求和力度加码,政策重点聚焦小微以及疫情影响较大的消费民生等结构性行业和领域,持续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银行一季报也已落地,业绩相对稳健、资产质量指标仍有改善,板块防御属性凸显,叠加股息率处历史高位,投资性价比仍较高。

个股层面继续推荐:招商,宁波,成都,杭州,平安,兴业,常熟银行等。

风险提示1)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信用成本显著提升;2)个别银行的重大经营风险等。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