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民生证券-机械行业周报:乏燃料后处理迫在眉睫,投资机会有哪些?-220503

上传日期:2022-05-03 21:12:57 / 研报作者:李哲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民生证券-机械行业周报:乏燃料后处理迫在眉睫,投资机会有哪些?-220503.pdf
大小:163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民生证券-机械行业周报:乏燃料后处理迫在眉睫,投资机会有哪些?-220503

民生证券-机械行业周报:乏燃料后处理迫在眉睫,投资机会有哪些?-220503
文本预览:

《民生证券-机械行业周报:乏燃料后处理迫在眉睫,投资机会有哪些?-220503(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证券-机械行业周报:乏燃料后处理迫在眉睫,投资机会有哪些?-220503(18页).pdf(1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关注:天地科技、郑煤机、华荣股份、苏试试验本周核心观点:近期宏观环境波动,对设备行业股价影响较大。

我们认为,短期影响依然没有消除,整体判断仍然延续波动走势。

当前,上游资源品涨价、政府稳增长仍然是相对确定的两条主线,相关的煤机、油服、核电、氢能等设备板块预计将有所受益。

乏燃料对环境危害性极大,但具有再利用价值。

乏燃料是指核燃料中裂变核素铀逐步消耗,不足以维持裂变反应后从反应堆中取出的燃料,乏燃料后处理一方面可循环利用铀、钚元素,降低我国对铀资源的依赖度,另一方面可降低对环境的威胁。

乏燃料的半衰期可达数万年,放射性对环境也有很大威胁,处理后高放废物的体积将被压缩到原来的1/4,其长期放射性毒性将被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

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能力十分匮乏,未来市场空间达千亿。

据头豹研究院数据,每100万千瓦核电设备容量的乏燃料年产量约为21吨。

据此我们测算,2021年乏燃料产量约为1123吨,累计产量为9841吨。

相比之下,目前我国的乏燃料处理能力仅为50吨。

据我们测算,到2030、2035年,乏燃料年产量将分别达到1876吨、2394吨,则届时我国至少分别建成2座、3座800吨处理厂(或等量的处理能力),才能实现乏燃料产量和后处理能力的平衡。

预计到2030年乏燃料后处理的市场空间分别为30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1527亿元。

到2035年乏燃料后处理市场空间约为4500亿元,其中设备投资约2290亿元。

预计2025年在堆储存能力将达到饱和,后处理项目属于刚性需求,确定性较高。

根据《中国经营报》,中国目前的核电站是按照自身存储10年乏燃料设计。

则每建造100万千瓦机组,对应增加200吨乏燃料储存能力。

根据我们的测算,到2025年,即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时,我国核电站乏燃料储存能力将出现饱和。

因此,虽然乏燃料储存能力随核电装机容量增加而增加,但乏燃料累计的速度要高于贮存能力的增速。

由此可见,与乏燃料后处理产能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而实际上,根据兰石重装2021年年报,目前大亚湾核电站在对贮存水池已经饱和,开始向岭澳二期倒运;到2025年,预计将有超过10个核电站在堆贮存能力饱和。

我国选择乏燃料后处理技术路线已成定局,PUREX是目前的主流技术路线。

世界上处理乏燃料的方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通过剪切封装后直接进行深埋,瑞典、加拿大、西班牙、美国采取这种方式。

另一种是闭式燃料循环,即分离铀、钚元素,降低活性核放射性后在进行填埋,目前法、英、日、印度等国家均采用这一路线,中国也选择这一技术路线。

PUREX是目前乏燃料后处理的主流技术路线,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首端处理(切割、去包壳、溶解、过滤等)、萃取分离(铀、钚与裂变产物的分离与净化)、尾端处理(铀、钚氧化物的生成)。

主设备国产化任重道远,部分领域已取得突破。

目前我国后处理产业已实现部分设备国产化,进入市场推广阶段,如中子吸收材料、常规机械电气设备。

部分产品需在现有核电基础上进行适应性开发或改进,如远距离操作阀门、机械手、热室等。

然而,PUREX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设备技术难度较高,国产化仍然任重道远。

例如,剪切机、溶解反应器、离心澄清器、脉冲过滤器、萃取分离器、玻璃固化装置等。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江苏神通、景业智能、兰石重装、通裕重工、应流股份。

风险提示:订单取得不连续导致业绩波动的风险,乏燃料项目推进不及预期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