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全球产业策略:印尼冶炼产能释放,高镍电池守得云开-220429

《中信证券-全球产业策略:印尼冶炼产能释放,高镍电池守得云开-220429(6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全球产业策略:印尼冶炼产能释放,高镍电池守得云开-220429(62页).pdf(6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电池镍遵循“镍矿开采-硫酸镍冶炼-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动力电池”的产业链。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带动了动力电池的需求,而高镍三元锂电池凭借能量密度优势主打中高端车型,整体需求趋势向好。 硫酸镍作为三元前驱体的“冠上明珠”,其价格走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镍三元的渗透速度。 此前硫酸镍的冶炼技术尚不成熟,产能较为受限,导致全球硫酸镍供给出现短缺。 而随着2021年青山“火法高冰镍”路径的打通以及印尼一系列HPAL冶炼项目的上线,预计硫酸镍产能将于未来3年持续释放。 综合来看,未来3-4年全球镍供给或出现过剩,镍价预期或有所回落,高镍三元电池有望受惠放量。 但更长期来看,镍价仍取决于新矿山的上线情况。 我们认为,更快向上打通镍产业链的中下游企业降本潜力明显,包括华友钴业、中伟股份、格林美、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等;而向冶炼端布局的上游矿主也具备优势,包括ANTAM和NickelAsia。 ▍镍需求(下游):不锈钢是当前主要下游,未来需求有望继续稳定增长;而动力电池提供未来主要增量,高镍三元凭借能量密度优势主打中高端车型,趋势向好。 1)当前不锈钢在镍下游应用中的占比超70%,且全球不锈钢需求仍处上升轨道,增速相对稳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全球不锈钢消耗量约4776万吨,至2026年有望增至6391万吨,CAGR约6%,主要增量来自中国、印度及东盟国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国,占比超50%。 此外,在东南亚市场,印尼有望成为全球不锈钢产量的新增长点。 2)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带动电池需求,三元锂电池凭借能量密度优势主打中高端车型,技术升级下高镍化趋势愈发明确。 随着今明两年,大众、宝马、奔驰等海外车企一系列高镍新车型的集中落地,以及日韩头部电池企业9系超高镍产品的推出,我们认为三元份额将有望动态提升。 电池级硫酸镍是三元锂电池前驱体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当前动力电池在镍下游应用中占比约9%,至2026年有望达24%。 据BenchmarkMineralIntelligence预测,2020年电池镍需求约19万金属吨,至2026年有望超80万金属吨,CAGR约28%。 三元锂电池中,高镍化具有高能量密度及相对(钴)低成本的优点,经过两年多的装机验证目前正在加速落地,成为海内外主机厂中高端车型的主流选择。 对于三元(能量密度高)和铁锂(成本低、热稳定性好)之争,我们认为两者并非零和博弈,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细分需求将推动电池路线走向多元化,三元铁锂各自需求趋势稳固。 短期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磷酸铁锂凭借成本和安全性优势风头正劲。 但中长期来看,随着汽车电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相信动力电池对高能量密度的追求将不会止步。 尤其在中高端市场,高镍三元的能量密度优势仍较为明显,而其成本有望随着印尼镍冶炼产业的成熟逐渐下降,4680电池等新技术的推出也有望解决其安全性问题,三元需求趋势继续向好。 至于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更为新兴的技术,我们认为将不会影响中短期高镍趋势。 ▍镍资源(上游):全球镍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以红土镍矿及硫化镍矿两种形式存在,印尼、菲律宾和俄罗斯为前三大产国。 目前全球镍金属资源量约3亿吨,储量约1亿吨,2021年产量约270万吨。 红土镍矿是目前镍开采冶炼的重点,占镍总产量的70%,分布于印尼、菲律宾、新喀里多尼亚、巴西等。 硫化镍矿在多年开采下资源趋少,分布于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按国家来看,印尼和俄罗斯分别为全球最大的红土镍和硫化镍资源国,同时也是全球镍产量第一与第三的国家,两国镍资源丰富,开采冶炼产业链也颇为成熟。 菲律宾是全球第二大镍产国,也是中国最大的镍矿进口来源,但其储产比偏低。 新喀里多尼亚的红土镍矿资源禀赋优异,此前因主权问题社会环境较为动荡,社会环境改善后拥有较大潜力。 澳大利亚和巴西皆属镍资源大国,但鉴于两国均以生产铁矿石为主,导致镍产量偏低,未来新矿陆续上线后发展空间较大。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和动力电池生产国,镍资源相对紧缺,进口依赖度长期高达80%以上。 ▍镍冶炼(中游):近两年,冶炼环节是全球镍供需的主要决定因素,尤其是电池级硫酸镍的冶炼技术突破及产能投放情况。 2021年青山将“镍铁-高冰镍硫酸镍”路径打通,使镍铁和硫酸镍的产能转换成为可能,硫酸镍此前供给紧张的局面也有望得到缓解。 1)不锈钢制造所需的镍产品以镍铁为主,主要通过红土镍矿火法冶炼RKEF而来,工艺相对成熟,产能逐渐从中国转向印尼。 2020年,印尼镍铁产量(59万金属吨)超过中国(51万金属吨),且该趋势仍将持续。 中国曾是全球最主要的镍铁产国,但近年国内环保政策趋严,镍铁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 同时期,印尼开始禁止镍原矿出口,并积极鼓励外资进入。 印尼作为镍资源及煤炭大国,其RKEF冶炼在镍原矿和电力成本方面优势明显,中国镍铁厂商也开始进入印尼建设冶炼厂。 除镍铁外,电解镍亦可生产不锈钢。 2)三元锂电池生产所需的镍产品为电池级硫酸镍,湿法HPAL及火法高冰镍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两大硫酸镍冶炼工艺,大量项目将于未来3年在印尼投产,有望缓解此前硫酸镍供给紧张的情况。 此外,硫酸镍也可由镍豆/镍粉冶炼而成,但成本较高。 -湿法高压酸浸工艺(HPAL):技术和投资门槛较高,中资企业赴印尼建厂,产能自2021年起陆续释放。 HPAL为目前硫酸镍的主要冶炼工艺,以红土镍矿为原料。 HPAL技术和投资门槛较高,因此目前全球在产项目仅10个左右。 较为成功的HPAL项目为中冶集团运营的瑞木项目(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日本住友金属负责的CoralBay和Taganito项目(菲律宾)。 近两年,基于中冶瑞木的成功经验,以力勤、华友钴业、格林美、青山集团为代表的中资企业纷纷前往印尼开设HPAL冶炼厂,2021年首个投产的力勤OBI表现优异。 截至2020年底,全球HPAL产能约为36万金属吨,实际产量约20万金属吨,至2026年产能有望翻倍。 -火法高冰镍工艺:青山2021年打通“红土镍矿-镍铁-高冰镍-硫酸镍”冶炼路径,使镍铁和硫酸镍的产能转换成为可能,相关冶炼项目预计将于未来3年陆续上线。 硫酸镍的另一冶炼路径以高冰镍为中间品,本质工艺仍为火法冶炼。 高冰镍的传统冶炼路径以硫化镍矿为原料,但在2021年,青山集团在印尼成功打通红土镍矿的火法高冰镍冶炼路径。 在此基础上,以中伟股份、盛屯矿业、华友钴业为代表的中资企业开始在印尼建立“火法高冰镍”项目,计划于未来3年陆续投产。 截至2021年底,全球火法高冰镍项目年产能不到10万金属吨,实际转化为硫酸镍的产量更少,而至2025年底产能有望超30万金属吨。 -湿法HPALvs火法高冰镍?我们认为,两者都较为新兴,目前来看各有千秋,企业也普遍两边押注。 湿法具有能耗低、金属回收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势,但火法高冰镍路径前期投入小,厂商可根据硫酸镍和镍铁的价差进行产能分配,在硫酸镍出现缺口时快速补充。 参考中信期货和SMM的计算,当硫酸镍与镍铁价差在30000-40000元/金属吨以上时,企业具备镍铁转产高冰镍的动力。 ▍供需及镍价判断: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长,但此前硫酸镍冶炼产能受限,导致2021年全球镍供给出现短缺。 据世界金属统计局报告,2021年全球镍缺口超14万金属吨,因此推动了镍价向上。 2021年全球电池镍需求约26万金属吨,而硫酸镍还有约30%的需求来自电镀及其它下游,因此总需求约35万金属吨。 而2021年全球硫酸镍产量约30-35万金属吨。 但由于湿法镍钴中间品的产能不足,2021年的硫酸镍生产消耗了大量镍豆/镍粉库存,这也导致2021年全球镍供给出现了较大的缺口。 近期受俄乌冲突和青山/LME事件影响,镍价又出现暴涨,但此次暴涨与基本面关系不大,因此预计镍价短期将明显回落。 中期来看,印尼硫酸镍项目将于未来3年陆续投产,尤其是青山火法高冰镍项目的成功,使得镍的二元供需路径(“镍铁-不锈钢”和“硫酸镍-电池”)得以彼此打通,全球镍供需变化将更为动态。 据Knoema统计,未来3-4年全球镍供给或由短缺转为过剩,2023及2024年的镍价中枢较2022年前或有所下移。 但长期供需和镍价走势还需取决于各国新镍矿的上线情况。 ▍投资建议:基于中短期镍价下行的判断,我们建议投资者把握两条投资主线:1)镍价下行利好高镍三元锂电池的竞争力,向镍产业链中上游布局的企业降本潜力更大,尤其是在湿法HPAL和火法高冰镍两端布局的企业,推荐华友钴业(603799.SH),同时关注中伟股份(300919.SZ)、格林美(002340.SZ)、亿纬锂能(300014.SZ)、宁德时代(300750.SZ)、盛屯矿业(600711.SH)等。 2)针对上游矿主,我们认为向冶炼端布局的企业将更具优势。 预计印尼镍产业链在全球话语权将持续增强,利好当地企业ANTAM(ANTM.JK)。 菲律宾镍产业目前仍以开采为主,但具备向冶炼端转型的潜力,NickelAsia(NIKL.PS)已与日本住友金属在当地合作HPAL项目,GlobalFerronickel(FNI.PS)则与青山关系密切。 ▍风险因素:全球高镍三元电池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市场增长不及预期;全球不锈钢需求增长不及预期;菲律宾、印尼、俄罗斯等主要镍产国的矿业开采及出口政策风险;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或影响全球镍供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