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万润股份-002643-2022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增幅显著,多领域发展动力十足-220429

《中信证券-万润股份-002643-2022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增幅显著,多领域发展动力十足-220429(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万润股份-002643-2022年一季报点评:Q1业绩增幅显著,多领域发展动力十足-220429(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在显示材料、环保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业内领先地位稳固,大健康产业的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产品在境外市场放量贡献收入,公司在积极扩产缓解现有业务产能不足问题的同时布局光刻胶材料、聚酰亚胺材料、新能源电池用电解液添加剂等新材料,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EPS预测分别为0.91/1.18/1.50元,参考公司历史估值,考虑公司在未来几年有望逐渐步入业绩释放期,我们认为2022年30倍PE是公司合理的估值水平,维持目标价27元,维持“买入”评级。 ▍2022Q1业绩大幅增长,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产品贡献显著。 2022Q1公司实现营收13.71亿元,同比+74.26%,环比+20.97%;实现归母净利润2.33亿元,同比+76.67%,环比+73.5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比+79.46%,环比+92.78%;整体销售毛利率36.03%,同比下降3.87pcts,环比下降0.06pcts;净利率18.25%,同比下降0.64pcts,环比下降5.00pcts。 2022Q1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主要系境外子公司的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产品放量,但该款产品较于其他产品略低的毛利率对整体销售毛利率有一定影响。 ▍2022Q1四费费率同比下降2.9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38.88%。 从费用端看,公司2022Q1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82%/5.16%/0.50%/6.10%,较去年同期分别变动-1.85/-1.96/-0.01/+0.92pcts,研发投入0.84亿元,同比+105.13%,主要系公司为保障未来发展,加强研发投入;四费费用率合计13.57%,较上年同期下降2.90pcts。 现金流方面,2022Q1单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2.3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8.88%,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原料储备带来的经营性现金流出同比增加。 ▍功能性材料领先地位夯实,大健康产业良性发展。 在功能性材料方面,公司在液晶材料、OLED材料、沸石系列环保材料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业内领先地位:1)拥有全球领先的高端液晶单体材料供应商地位;2)子公司三月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成品材料已通过下游客户验证并实现供应、子公司九目化学启动年产420吨“OLED显示材料及其他功能性材料项目”;3)拥有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领域高端沸石环保材料技术和生产能力等方面的全球领先地位、理论产能合计约4000吨/年的两个新车间投入使用。 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公司先后涉足医药中间体、成药制剂、原料药、生命科学、体外诊断等多个领域:1)境外子公司MP公司的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产品在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完成注册并实现销售、烟台成立默普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2)子公司万润药业的诺氟沙星胶囊进入国家第四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目录、维格列汀片和奥美沙坦酯片分别获得注册、生产批件;3)成立医药研究院,万润工业园一期的新建医药车间(B02车间)完成GMP认证;4)2021年大健康产品设计产能210吨/年,产能利用率高达102.86%,在建产能100吨/年。 ▍电子信息材料领域横向拓展,为未来发展积蓄动能。 2021年公司在光刻胶材料、聚酰亚胺材料、新能源电池用电解液添加剂等多个领域落实布局:1)启动“年产65吨光刻胶树脂系列产品项目”;2)拟通过全资子公司万润(蓬莱)开展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用于扩增公司电子信息材料(包括聚酰亚胺)、特种工程材料(包括聚酰亚胺)及新能源材料(新能源电池用电解液添加剂)产能,其中电子信息材料1150吨/年,特种工程材料6500吨/年,新能源材料250吨/年;3)成立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新材料开发分公司、与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联合成立电子信息新材料联合研发中心、与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成立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烟台分中心。 力争取得更多新材料领域的业内领先地位,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难题。 ▍风险因素:在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风险;出口退税政策变化风险;汇率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疫情引发的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在液晶材料、OLED材料、沸石系列环保材料等多个领域的业内领先地位稳固,大健康产业的新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产品在境外市场放量贡献收入,公司在积极扩产缓解现有业务产能不足问题的同时布局光刻胶材料、聚酰亚胺材料、新能源电池用电解液添加剂等新材料,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我们维持公司2022-2024年EPS预测分别为0.91/1.18/1.50元,参考公司历史估值(25/50/75分位分别为25/32/40倍PE),考虑公司在未来几年有望逐渐步入业绩释放期,我们认为2022年30倍PE是公司合理的估值水平,维持目标价27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