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保隆科技-603197-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点评:疫情之下业绩承压,新业务放量值得期待-220428

上传日期:2022-04-28 19:40:01 / 研报作者:李景涛尹欣驰李子俊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保隆科技-603197-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点评:疫情之下业绩承压,新业务放量值得期待-220428.pdf
大小:27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保隆科技-603197-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点评:疫情之下业绩承压,新业务放量值得期待-220428

中信证券-保隆科技-603197-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点评:疫情之下业绩承压,新业务放量值得期待-220428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保隆科技-603197-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点评:疫情之下业绩承压,新业务放量值得期待-220428(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保隆科技-603197-2021年年报和2022年一季报点评:疫情之下业绩承压,新业务放量值得期待-220428(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38.98亿元,同比+17.0%;实现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46.5%。

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0.58亿元,同比+3.7%;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3.4%。

公司2022Q1实现营收9.65亿元,同比+3.6%;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40.6%,21Q4/22Q1业绩低于市场预期,主要系海外俄乌冲突、国内疫情影响收入,以及业务投入导致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提升。

展望全年,我们预计公司今年单季业绩前低后高,下半年空悬、传感器等业务开始爬坡将迎来爆发。

考虑国内疫情反复对汽车行业持续造成冲击,下调公司2022/23年EPS预测至1.46/2.45元(原预测为1.96/2.65元),新增2024年EPS预测3.40元。

考虑公司未来3年业绩复合增速>30%,给予22年30倍PE,目标价44元,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业绩低于预期,主要系受海外俄乌冲突、疫情以及费用增加影响。

4月27日,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以及2022年一季报。

2021年实现营收38.98亿元,同比+17.0%;实现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46.5%。

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0.58亿元,同比+3.7%;实现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3.4%。

公司2022Q1实现营收9.65亿元,同比+3.6%;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40.6%,业绩低于市场预期。

2021第四季度,公司管理费用显著提升;2022年第一季度,海外俄乌冲突、疫情影响拖累了公司收入,管理、研发费用同比有所提升。

我们预计公司排气管件、气门嘴、平衡块等业务线2022Q1收入总体保持稳健,TPMS传感器受海外行业影响略有下滑,非TPMS传感器已经开始快速增长。

▍毛利率波动主要系会计准则调整,实际成本稳定。

4Q21公司毛利率为10.9%,同比-22.3pcts,环比-23.7pcts,费用率为4.1%,同比-24.1pcts,环比-23.8pcts,主要系因会计准则调整,公司将为履行销售合同而发生的相关运输成本等从销售费用调整到营业成本列报,导致营业成本大幅提升,销售费用率因此大幅降低。

4Q21管理费用率为7.2%,同比-1.2pcts;研发费用率为7.0%,同比-0.4pct;财务费用率为1.8%,同比-0.4pct。

1Q22公司毛利率为28.3%,同比-6.2pcts,但实际剔除运费影响后与去年28.8%基本持平。

销售费用率为4.3%,同比-5.8pcts,主要系会计准则影响;管理费用率为8.5%,同比+3.0pcts,主要系因公司业务发展所需投入扩大,人力支出上升;研发费用率为7.3%,同比+0.3pct;财务费用率为2.2%,同比-0.3pct。

▍传感器TPMS业务盈利能力改善,其他车用传感器加速布局。

2021年保富电子已实现整体盈利,其中保富中国盈利3078万元,保富电子海外亏损1228万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好转。

公司后续还将开发国产芯片和电池供应商,进一步优化TPMS传感器的成本,业务盈利释放可期。

公司凭借在TPMS领域的技术积累,逐步拓展其他车用传感器产品线。

目前公司产品有光雨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速度位置传感器等。

为了顺应电动化、智能化趋势,公司研发了BMS磁通门电流传感器(单车200元左右)、空气悬架加速度和高度传感器(单车300元左右)等新品类,产品线不断扩张。

此外,公司以对价2.41亿元收购上海龙感汽车科技有限公司78%的股权,已于今年4月初交割,有望进一步扩大在速度位置类传感器的布局,并在客户资源、生产采购规模上实现协同效应。

▍单车配套价值量不断提升,大单品空悬业务有望实现总成配套。

公司现金流业务为平衡块(约1元)、气门嘴(约10元)、排气管(约100元)等传统产品,全球市占率均已做到前三。

2012年起,公司开始布局汽车电子产品,如ADAS(约1000元)和空气悬架(3000-10000元),提升单车配套价值量。

目前,公司已具备完善的电控减振器技术标准和测试手段,拥有涵盖ADS减振器、外置电磁阀CDC减振器和内置电磁阀CDC系列产品的生产线,具备相当规模产能。

公司不断斩获空悬系统核心部件空气弹簧定点,目前已进入三家头部新能源车企供应体系,并于去年底开始量产交付。

随着空悬渗透提升和本地化推进,公司有望实现空悬总成配套突破,空悬业务加速放量。

▍风险因素:下游汽车需求持续低景气;合资公司整合不及预期;贸易争端升级的风险;疫情影响超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顺应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产品扩展到空悬大单品和BMS磁通门电流传感器、空气悬架加速度和高度传感器等传感器新品类;随着产品线不断扩张,规模效应和降本措施未来有望驱动盈利加速释放。

考虑国内疫情反复对汽车行业持续造成冲击,下调公司2022/23年EPS预测至1.46/2.45元(原预测为1.96/2.65元),新增2024年EPS预测3.40元。

考虑公司未来3年业绩复合增速>30%,给予22年30倍PE,目标价44元,维持“买入”评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