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钠离子电池专题报告:兼具资源和成本优势,有望加速导入-210726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钠离子电池专题报告:兼具资源和成本优势,有望加速导入-210726.pdf
大小:86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钠离子电池专题报告:兼具资源和成本优势,有望加速导入-210726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钠离子电池专题报告:兼具资源和成本优势,有望加速导入-210726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钠离子电池专题报告:兼具资源和成本优势,有望加速导入-210726(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新能源汽车行业钠离子电池专题报告:兼具资源和成本优势,有望加速导入-210726(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钠离子电池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近几年开始迎来产业布局,处于生命周期的导入阶段。

在能源变革大时代下,钠离子电池在资源丰富度、成本方面优势明显,未来几年随着产业投入的加大,技术走向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有望在储能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对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成熟的储能技术形成一定的补充。

推荐:宁德时代(正在开发钠离子电池的全球锂电龙头)、华阳股份(参股中科海钠)、欣旺达(已储备钠离子电池专利),建议关注:浙江医药(参股钠创新能源)。

什么是钠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近10年相关研究迎来井喷,产业开始布局。

与锂离子电池摇椅式工作原理类似,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

根据《钠离子电池: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探索》(容晓晖)等文献资料,钠离子电池材料体系大致如下:正极选取聚阴离子材料、普鲁士蓝体系材料、铁锰铜等金属氧化物,负极选取碳基材料、过度金属氧化物、合金材料等,电解液选取六氟磷酸钠等钠盐,负极集流体可以选取铝箔,电池材料体系与锂离子电池存在一些差异。

钠离子电池优势:钠元素储备更丰富,成本较低。

1)资源丰富:钠离子电池主要电荷载体的钠离子地壳丰度约为2.36%,远高于锂离子的0.002%,资源储备丰富,同时各个国家可以采用海水制备钠盐,因此资源分部均匀。

2)成本更低:钠离子化合物可获取性强,因此价格稳定且低廉,约250元/吨,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1/50。

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由2021年初的5万元/吨涨至8.55万元/吨,波动很大。

根据中科海钠披露,钠离子电池BOM成本较锂电池低30%左右,成本优势明显。

3)钠离子电池有相对稳定的电化学性能,使用更加安全。

钠离子电池劣势:能量密度较低,仍处于导入阶段。

1)能量密度较低:钠元素的原子质量是锂元素的3.3倍,导致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仅为锂离子电池50%左右,当前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仅为120Wh/kg,明显低于磷酸铁锂电池180Wh/kg和三元电池的240Wh/kg。

2)循环寿命较短:由于钠离子本身离子半径是锂离子的约1.3倍,导致脱出/嵌入更难。

钠离子电池当前循环次数最高约为1500次,显著低于磷酸铁锂电池的6000次与三元电池的3000次,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

3)产业链仍不完善:钠离子电池仍处于商业化探索和改进中,工程化设备、供应链配套等暂未形成,产品性能、成本控制及适配应用场景等有待进一步检验。

钠离子电池应用前景如何?近些年,国际知名实验室和部分企业纷纷重拾钠电池研发,随着生产技术成熟与材料体系创新,钠离子电池应用技术有望提升。

钠离子电池凭借成本优势,有望在能量密度较低要求的储能、工程机械、通信基站、两轮车等场景实现商业化,对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成熟的储能技术形成一定的补充。

目前国内外有近二十家企业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生产,国外企业主要包括英国FARADION公司、美国NatronEnergy公司、法国NAIADES公司、日本岸田化学、松下、三菱等,国内的钠创新能源、中科海钠、宁德时代亦有布局。

风险因素: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锂离子电池成本下降超预期,储能政策出台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近几年来产业开始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虽然行业仍处于导入阶段,但钠离子电池在资源丰富度、成本方面优势明显,未来几年随着技术走向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有望在储能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对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成熟的储能技术形成一定的补充。

推荐:宁德时代(正在开发钠离子电池的全球锂电龙头)、华阳股份(参股中科海钠)、欣旺达(已储备钠离子电池专利),建议关注:浙江医药(参股钠创新能源)。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