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上海证券-时代新材-600458-“改革、减隔震、风电、新材料”四轮驱动,开启新“时代”-211203

上传日期:2021-12-03 22:19:31 / 研报作者:彭毅 / 分享者:1008888
研报附件
上海证券-时代新材-600458-“改革、减隔震、风电、新材料”四轮驱动,开启新“时代”-211203.pdf
大小:168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上海证券-时代新材-600458-“改革、减隔震、风电、新材料”四轮驱动,开启新“时代”-211203

上海证券-时代新材-600458-“改革、减隔震、风电、新材料”四轮驱动,开启新“时代”-211203
文本预览:

《上海证券-时代新材-600458-“改革、减隔震、风电、新材料”四轮驱动,开启新“时代”-211203(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证券-时代新材-600458-“改革、减隔震、风电、新材料”四轮驱动,开启新“时代”-211203(29页).pdf(2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主要观点:央企改革: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半年报首提激发骨干员工积极性,提振经营活力中国中车“十四五”目标中提出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为重要增长极以及若干业务增长点的“一核三极多点”业务结构,公司作为中车旗下新材料产业平台,其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全球第一,风电叶片产业规模排全国第二,汽车减振领域规模全球第三。

新的战略背景下,公司在集团内地位或将大幅提升。

中国中车全面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旗下企业灵活开展中长期激励。

时代新材今年半年报首提“通过多种方式激发骨干员工积极性”,充分调动管理层活力。

轨交板块:轨交减震业务稳健发展,向高景气度的工业减震领域扩展轨交减震业务国外市场高歌猛进,国内市场稳步;强制性政策出台,工业减震景气度高。

公司内部已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发力工业减隔震领域。

2020全年建筑抗震新增订单1.5亿,建筑隔振产品产能利用率达99.68%。

风电板块:赛道景气度高,产业链协同发展,数字化和新材料赋能叶片,增长确定性高碳中和宣言导向下,十四五期间风电装机中枢有望上移至50GW以上,赛道景气度高。

公司风电叶片销量规模稳居国内第二,海内外客户结构优异。

近年,公司积极通过数字化工厂、研发聚氨酯材料叶片等手段降本增效,预计2022年将迎来业绩改善。

集团母公司将风电板块列为支柱性业务,2020年集团风电业务销售收入323.35亿元,公司作为第二大叶片制造商,受益于母公司日益增长的风电叶片需求。

2018-2021H1年,公司对集团内部的销售收入分别达到9.93、16.07、29.59和14.98亿元,分别占公司营收比重为8.28%、14.29%、19.62%和19.64%,呈逐年上升态势。

汽车板块:战略转型,盈利能力改善汽车产业链趋于稳态发展,结构上向新能源转型。

2018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汽车总产量从4.51%升至5.20%,公司积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加大新能源、轻量化等减振产品的研发,已经进入国内国外等一线品牌的电动车产品供应链;控股股东中车所战略入股了德国博格,支持新材德国建设低成本地区产能以及发展中国区业务,汽车业务整体盈利能力有望改善新材料板块:芳纶技术市场突破,高战略价值迎进口替代公司持续推进一系列高分子新材料项目的储备和孵化。

芳纶纸已实现技术突破,部分成果已在“天宫号”空间站、复兴号及和谐号动车组等航空航天等领域批量应用,实现国产化替代,2019-2020年,公司芳纶制品实现营收分别为2023万元和3002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00%和48%,2021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765万元,全年预计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随着战投引入,该板块将迎来发展提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目前,风电板块受原材料高企、招标价格持续下行的影响,毛利率持续走低。

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调,产成品价格上调及降本增效措施实施,毛利率有望回升;汽车板块受缺芯和原材料涨价、海外人工成本高的原因,近年来持续亏损,但亏损幅度已经有所收窄。

随着公司订单向低成本工厂转移,扩大亚洲市场销售份额等措施实施,该板块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轨交板块目前仍保持稳步增长,是公司业绩的“压舱石”,工业减震是新的增长点;新材料板块囿于投资周期长,目前还存在一定亏损。

公司现已引入战略投资者,进入相关公司供应链,规模效应凸显且亏损率大幅收窄,将进入盈利通道。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是-3.9%、15.6%和14.3%,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9.9%、136.3%和52.3%,对应PE估值分别为47X、20X和13X。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风电叶片原材料端持续上涨的风险;疫情反复,汽车产业不景气的风险;工业减震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新材料市场对国产产品认知不足,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