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国际-宋城演艺-300144-21年收入增31%净利3亿扭亏,静待疫情后复苏-220427

《海通国际-宋城演艺-300144-21年收入增31%净利3亿扭亏,静待疫情后复苏-220427(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通国际-宋城演艺-300144-21年收入增31%净利3亿扭亏,静待疫情后复苏-220427(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4月23日发布2021年年报及一季报。 2021年全年实现收入11.85亿元,同比提升31.27%;归母净利润3.15亿元,2020年同期亏损17.52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68亿元,2020年同期亏损17.68亿元;摊薄EPS0.1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22%。 报告期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29元。 公司1Q22实现营业收入0.85亿元(同比下降72.16%),归母净亏损0.39亿元(同比下降129.15%)。 简评及投资建议。 1.收入:①公司2021年全年收入11.85亿,同比增加31.3%,主因杭州等项目收入恢复;1Q22收入0.85亿,同比减少72.2%,主因疫情影响。 ③重点收入贡献:21年杭州宋城收入4.86亿,同比增加69.4%,收入占比41.0%,毛利率43.5%;三亚宋城收入1.48亿,同比增加16.4%,占比12.5%,毛利率67.5%;丽江宋城收入1.16亿,同比减少14.9%,占比9.8%,毛利率57.6%;另还有设计策划收入1.02亿,同比减少44.3%,占比8.6%,毛利率95.9%。 2.成本费用:①毛利率: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51.1%,同比下降9.8pct,主因演艺业务波动及高毛利设计策划业务占比下降。 ②期间费用率:30.6%,同比下降11.1pct,主因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10.3pct至21.6%,20年管理费用率受闭园期间原营业成本计入管理费用影响而较高,21年相比20年有所恢复;此外,21年公司销售费用率5.6%同比下降1.5pct,财务费用率为-0.1%,同比提升1.34pct。 ③归母净利: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3.15亿元,2020年同期亏损17.52亿元。 ④1Q22:毛利率为42.2%同比下降20.9pct,主因疫情影响、收入下降幅度超过成本;期间费用率137.0%,同比提升115.4pct,主因管理费用率大幅同比提升99.5pct至114.2%,主要受闭园导致成本计入管理费用影响;销售费用率5.4%同比上升1.8pct,财务费用率9.8%同比上升9.7pct,主因外币汇兑损失同比增加。 受以上因素影响,1Q22归母净亏损0.39亿,同比减少129.2%,扣非归母净利同比减少130.9%。 3.重要工作推进:①上海宋城起步顺利:21年,上海千古情景区落地,开业初的五一小长假实现收入超2500万元,接待游客17.9万人次,客单价创宋城所有景区新高,打破全国宋城开业当年黄金周纪录,异地复制起步顺利。 ②疫情平复期业务显韧性:2021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量165万人次,同比19年增长35.45%,总营业收入约1.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2.71%,团队游客、散客恢复率分别超154.48%和128.25%。 ③转让部分业务降低不确定性:公司拟将珠海、中国香港(澳洲项目)子公司转让给控股股东宋城集团,降低资金压力和不确定性。 ④分红:公司发布2021年利润分配计划,拟按21年底每10股派发0.5元分红,合计现金分红1.3亿元4.立足长远,创新不辍,疫情期间公司继续修炼内功,强化竞争力。 公司着力向“多剧院、多剧目、多活动、多门票”的演艺公园模式转型升级,持续丰富演艺经营内容,杭州宋城开拓多剧院、多类型、多场次的演出模式,节目容量从120分钟提升至300分钟;上海宋城在国庆黄金周期间推出50余场演出活动。 此外,宋城还以VR、AR等科技应用于演出和旅游场景、以平台化战略、精细化运营推动推动效率提升,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拓宽护城河。 5.2022年业绩或因疫情面临较大压力,期待疫情后业绩修复。 面对复杂局势和挑战,公司展现强大韧性,继续坚持和完善各项短中长期战略坚持、创新发展,目前公司杭州宋城等项目暂时关闭,预计因疫情反复22年业绩仍有较大压力,我们认为,考虑到公司竞争力仍然稳固,公司疫情平复后业绩表现值得期待更新收入预测。 预计2022-24E公司分别收入13.5亿元、27.5亿元和34.0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3.77%、104.00%和23.78%。 更新盈利预测。 结合2022年3月以来上海疫情对市场的影响,我们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各3.82(下调81%)、12.11(下调43.4%)、16.09亿元,各增21.2%、217.2%、32.8%,对应全面摊薄EPS分别0.15、0.46、0.62元/股。 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到公司业绩的更高增速(2021-24E归母净利CAGR72%,高于中国中免可比期间的25%,2022-24E归母净利CAGR62%,高于海底捞可比期间的43%),可给予一定估值溢价,给予2023年35倍PE(原为21年50倍PE),对应目标价16.21元/股(原为21.11元/股,下调23.2%),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风险,新项目不达预期,疫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