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中环股份-002129-2021年年报&2022年一季报点评:盈利能力稳步强化,提质增效厚积薄发-220427

《中信证券-中环股份-002129-2021年年报&2022年一季报点评:盈利能力稳步强化,提质增效厚积薄发-220427(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中环股份-002129-2021年年报&2022年一季报点评:盈利能力稳步强化,提质增效厚积薄发-220427(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2021&22Q1业绩基本符合预期,随着经营管理持续提质增效,产能结构扩张升级,以及工业4.0智能制造体系不断完善,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升。 预计公司2022-24年EPS分别为1.96/2.39/2.93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18/14/12倍,综合采用PE、PS相结合的分部估值法,给予公司2022年目标价50元,维持“买入”评级。 ▍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强化。 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411.05亿元(+115.7%YoY),归母净利润40.30亿元(+270.0%YoY),其中Q4实现营收120.16亿元(+111.5%YoY,+5.0%QoQ),归母净利润12.68亿元(+422.6%YoY,-1.0%QoQ);公司2022Q1实现营收133.68亿元(+79.1%YoY,+11.3%QoQ),归母净利润13.11亿元(+142.1%YoY,+3.4%QoQ)。 公司2021年ROE(摊薄)提升至12.7%(+7.1pctsYoY),毛利率21.7%(+2.8pctsYoY),经营提质增效优化明显,抗行业周期波动能力明显强化。 ▍光伏硅片盈利持续改善,产能加速扩张升级。 公司2021年光伏硅片收入达317.97亿元(+124.5%YoY),折合M6产品销量达82.12亿片(+35.1%YoY),我们预计对应功率超50GW(+40%以上YoY),外销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同时,毛利率增至22.7%(+3.4pctsYoY),对应单瓦盈利或提升至4.5分/W以上,且22Q1或进一步提升至8分/W左右,主要得益于大尺寸先进产能扩张升级和技术工艺提升,以及工业4.0全面升级,晶硅环节单位硅耗同比下降近3%,硅棒单台月产提升30%,切片环节硅片A品率大幅提升,推动成本控制能力持续提升。 截止2021年,公司光伏单晶总产能提升至88GW,其中G12产能占比约70%,随着宁夏六期项目陆续投产,预计2022年底产能将超140GW,G12占比或达90%左右。 我们预计公司2022年光伏硅片销量有望进一步增至90GW左右,盈利能力或维持相对稳定,推动业绩快速释放。 ▍叠瓦组件技术及产能布局逐步完善,进入放量阶段。 公司2021年光伏组件收入达61.19亿元(+129.3%YoY),毛利率13.3%(+2.8pctsYoY),组件销量约4.17GW(+120.8%YoY),对应单价约1.47元/W。 公司围绕“G12+叠瓦”技术平台,加快开展叠瓦3.0产线组件和PERC3.0电池技术研发,并基于MAXEON公司拥有IBC电池组件、叠瓦组件的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快速建立海外产业布局和全球供应链体系。 目前江苏基地产能达到8GW,天津新产能也在加速上量,预计2022年出货量有望达10GW以上,随着规模效应提升和渠道拓展逐步完善,盈利能力有望稳步强化。 ▍半导体硅片产能加速释放,开始顺利导入国内外客户。 公司2021年半导体材料收入达20.34亿元(+50.6%YoY),毛利率24.2%(+1.1pctsYoY),半导体硅片销量约7.52亿平方英寸(+19.8%YoY),对应单价约2.71元/平方英寸(+25.7%YoY),反映了半导体材料高景气周期和公司产品结构优化能力。 截至2021年底,公司已形成6英寸50万片/月、8英寸75万片/月、12英寸17万片/月产能,预计2023年底将实现6英寸110万片/月、8英寸100万片/月、12英寸60万片/月产能目标。 目前公司在Power、CIS等传统产品市场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优势,市占率持续提升,同时在28nm以上产品已步入客户量产供货阶段,有望于2022年放量,且28nm以下部分产品与目标客户联动研发送样,目前进展较为顺利,有望引领半导体硅片进口替代进程,并实现客户全球化开拓。 ▍风险因素:光伏装机增长低于预期;光伏硅片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竞争加剧;公司产能释放进度低于预期;半导体硅片客户验证和导入进度低于预期等。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财报,我们调整公司2022/23年净利润预测至63.3/77.3亿元(原预测值为59.1/74.3亿元),新增2024年净利润预测为94.5亿元,对应EPS预测分别为1.96/2.39/2.93元,现价对应PE分别为18/14/12倍。 其中,预计公司2022年63.3亿元净利润中,新能源材料及组件等业务将贡献利润约47.3亿元,半导体业务净利润约4亿元,投资新疆协鑫硅料等收益约12亿元。 综合采用PE、PS相结合的分部估值法:基于Wind一致盈利预期,当前股价下新能源可比公司(隆基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上机数控)2022年平均PE为25倍,半导体板块可比公司(沪硅产业-U、立昂微、神工股份)2022年平均PS为12倍,硅料可比公司(通威股份、大全能源)2022年平均PE为10倍。 基于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预计公司2022年新能源板块对应目标市值约1180亿元,半导体板块对应目标权益市值约300亿元,硅料等投资对应目标市值120亿元。 综上,给予公司2022年目标市值1600亿元,对应目标价50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