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万华化学-600309-2022年一季报点评:单季度业绩仍超50亿元,产能布局多点开花-220426

《中信证券-万华化学-600309-2022年一季报点评:单季度业绩仍超50亿元,产能布局多点开花-220426(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万华化学-600309-2022年一季报点评:单季度业绩仍超50亿元,产能布局多点开花-220426(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417.8、53.7亿元,同比+33.4%、-18.8%,环比+9.3%、+5.2%,2022Q1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均大幅上涨,拖累盈利表现,但公司单季度业绩仍稳居50亿元以上。 我们坚定看好公司立足于一体化的中上游平台,多品类、全球化布局,逐步成长为全球一流的平台型化工新材料龙头的前景。 考虑到2022年能源和化工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全球加息周期、国内疫情反复可能抑制化工品需求,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11.3/265.3/310.7亿元(原预测为232.9/266.0/311.3亿元),对应2022-2024年EPS预测分别为6.73/8.45/9.89元,当前股价对应11.2/8.9/7.6倍PE,公司近5年来平均PE-TTM为17.0倍,按照2022年15倍PE,下调一年内目标价至101元,维持“买入”评级,继续推荐。 ▍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导致2022Q1业绩同比下降。 公司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417.8、53.7亿元,同比+33.4%、-18.8%,环比+9.3%、+5.2%。 2022Q1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均大幅上涨,根据公司公告,一季度纯苯、5000大卡煤炭、丙烷CP、丁烷CP均价同比分别上涨43%、70%、35%和41%,导致毛利率同比-11.6pcts至20.6%。 同时,由于2021Q1北美寒潮导致北美化工品生产遭遇不可抗力,多数聚氨酯、石化产品出现供应短缺,盈利水平显著提升,2022Q1化工品市场供需和盈利水平则整体趋于正常,也是公司营收增长但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之一。 ▍公司主要产品实现量价齐升。 2022Q1公司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三大板块分别实现产量101、118、23万吨,同比+5.4%、+36.7%、+31.6%;实现销量95、300、21万吨,同比+2.8%、+27.7%、+27.7%;实现销售收入156.3、188.0、50.7亿元,同比+13.6%、+55.9%、++68.0%;实现销售均价16457、6266、24128元/吨,同比+10.6%、+22.1%、+31.6%。 公司产销量提升主要由于2021年MDI、聚醚、PO/AE、新材料等装置扩产。 ▍推进新产能建设,不断加码聚氨酯-石化一体化及新材料布局。 据中国工业报2月18日报道,万华化学拟投资150亿元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60万吨/年MDI分离、32万吨/年丙烯法制BDO等项目,后续规划建设醋酸、醋酸乙烯、EO/EOD等煤化工下游项目。 4月12日,公司公告拟投资231亿元在蓬莱建设90万吨/年丙烷脱氢、50万吨/年聚醚、40万吨/年POCHP、30万吨/年聚丙烯、30万吨/年EO、30万吨/年EOD、34万吨丙烯酸及酯、20万吨/年碳酸酯、3万吨/年润肤剂等项目。 4月13日,公司乙烯二期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进行公众参与信息公示,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76亿元建设120万吨乙烯裂解装置及下游产品,项目产品总计332.99万吨/年。 至此,公司已完成国内山东烟台、浙江宁波、福建福清、四川眉山、宁夏宁东、山东蓬莱多点布局的发展新格局。 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方面,2022年年初以来,公司布局顺酐、新戊二醇等新产品线,1万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已开工建设。 公司立足聚氨酯-石化一体化布局优势,新材料业务发展未来可期。 ▍风险因素: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我们坚定看好公司立足于一体化的中上游平台,多品类、全球化布局,逐步成长为全球一流的平台型化工新材料龙头。 考虑到2022年能源和化工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全球加息周期、国内疫情反复可能抑制化工品需求,我们下调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11.3/265.3/310.7亿元(原预测为232.9/266.0/311.3亿元),对应2022-2024年EPS预测分别为6.73/8.45/9.89元,当前股价对应11.2/8.9/7.6倍PE,公司近5年来平均PE-TTM为17.0倍,按照2022年15倍PE,下调一年内目标价至101元,维持“买入”评级,继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