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东芯股份-688110-年报点评:国内SLC NAND龙头,布局车规打开新局面-220425

《国海证券-东芯股份-688110-年报点评:国内SLC NAND龙头,布局车规打开新局面-220425(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海证券-东芯股份-688110-年报点评:国内SLC NAND龙头,布局车规打开新局面-220425(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公司发布2021年年报,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1.34亿元(同比增长44.62%),实现归母净利润2.62亿元(同比增长1240.27%),其中2021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49亿元(同比增长81.03%,环比增长5.69%),实现归母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2912.58%,环比增长6.22%)。 投资要点:2021年业绩符合预期,受益行业高景气+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公司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1)行业高景气,公司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在全球产能紧缺的情况下,公司持续推进多元化多渠道布局,为业绩增长提供产能保障;(2)公司产品线不断丰富,客户导入逐步完成,产品逐步放量,销售规模逐步扩大,规模效应逐步显现,,通讯、工业等领域增长尤其明显;(3)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微缩产品制程,提高产品良率,并对现有产品的结构进行持续优化,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分业务来看,2021年NAND业务实现营收6.60亿元(同比增长65.63%),毛利率51.07%(同比增长28.67pct),NOR业务实现营收1.88亿元(同比增长2.71%),毛利率30.46%(同比增长6.32pct),DRAM业务实现营收0.79亿元(同比增长68.73%),毛利率41.25%(同比增长8.87pct),MCP业务实现营收1.78亿元(同比增长34.19%),毛利率19.54%(同比增长13.35pct)。 公司费用把控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公司整体期间费用率(不含研发)为5.86%(同比减少6.45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0%(同比减少1.2pct)、5.26%(同比减少0.54pct)、-0.80%(同比减少4.71pct)。 存储市场持续扩容,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NAND方面,根据Gartner数据统计,2019年SLCNAND全球市场规模为16.71亿美元,下游主要应用于SSD(~50%)、移动终端(~40%)等领域。 随着5G网络的完善,视频监控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宽,此外,受益于汽车智能化趋势,预计2024年全球ADAS领域的NANDFlash存储消费将达41.5亿GB,中小容量NANDFlash迎来扩容。 Gartner预计2024年SLCNAND市场规模或达23.24亿美元,2019年至2024年CAGR为6%。 DRAM方面,根据DRAMeXchange数据统计,2019年全球利基型DRAM市场规模约为55亿美元,下游主要应用于智能终端和移动设备(~35%)、服务器(~30%)等领域。 受益于智能家居等下游应用驱动,集微咨询预计2023年利基型DRAM市场规模或达100亿美元,2019-2023年CAGR为16.12%。 从竞争格局看,存储行业长期被三星、海力士、美光、华邦、旺宏等厂商垄断,东芯股份2019年全球SLCNAND市场占比约为1.26%,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研发、产品技术、供应链、客户等实力强劲,布局车规领域公司成长动能充足。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年研发费用0.75亿元(同比增加57.37%),研发费用率6.60%(同比增长0.54pct),成果来看:公司NANDFlash系列产品采用38nm工艺制程,同时具备在多个工艺平台实现2xnm制程的量产能力,并拥有1xnm产品制程升级的技术储备,持续推进国内先进制程的同时提升产品在可靠性、功耗等性能方面的表现。 同时,2021年公司持续加大在车规级产品的开发,SLCNAND产品在耐久性、数据保持性等方面表现稳定,产品可靠性逐步从工业级标准向车规级标准迈进;DRAM产品使用特殊的制备工艺,通过增加电容的面积的方式增大了电容,提高了DRAM产品的可靠性,有效减少DRAM单元面积和成本。 客户方面,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和优异的产品,已成功进入三星电子、海康威视等国内外知名客户的供应链体系。 上游代工厂方面,公司与中芯国际、力积电等代工厂合作,构建了稳定的供应链体系。 公司此次IPO募投7.5亿元主要布局以下产品:1xnm闪存(投入2.31亿元),缩小与国外厂商产品制程差距,实现国内存储芯片先进制程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增强公司整体竞争能力;车规级产品(投入1.66亿元),顺应智能汽车发展趋势,加大车规级闪存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力度,提升车规级闪存芯片的国产化率,培育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入0.58亿元),开发行业前沿技术和产品,包括存算一体化芯片,DTRNANDFlash等,推动公司产品系列由通用型芯片向特色性能产品延伸,为公司未来发展注入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本土SLCNAND龙头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立足SLCNAND市场,积极布局DRAM、Nor等领域,同时产品向车规领域拓展。 随着下游5G通讯、智能终端等需求强劲,叠加国产替代,公司有望持续快速成长。 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7/5.19/6.3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8/1.17/1.44元/股,对应当前PE估值分别为31/23/1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客户导入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疫情反复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