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上海石化-600688-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业绩预告点评:2021年业绩显著修复,长期转型前景广阔-220425

上传日期:2022-04-25 13:05:25 / 研报作者:王喆2014年水晶球化工行业研究最佳分析师第2名
李鸿钊刘沛显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上海石化-600688-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业绩预告点评:2021年业绩显著修复,长期转型前景广阔-220425.pdf
大小:26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上海石化-600688-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业绩预告点评:2021年业绩显著修复,长期转型前景广阔-220425

中信证券-上海石化-600688-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业绩预告点评:2021年业绩显著修复,长期转型前景广阔-220425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上海石化-600688-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业绩预告点评:2021年业绩显著修复,长期转型前景广阔-22042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上海石化-600688-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业绩预告点评:2021年业绩显著修复,长期转型前景广阔-22042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推动公司业绩显著修复,但俄乌冲突导致的高油价和国内疫情反复或拖累2022年上半年公司业绩表现。

长期来看,仍看好公司向能源清洁、产品高端、绿色环保方向的转型发展前景。

下调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9.2/23.5亿元(原预测为35.0/36.0亿元),新增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6.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18/0.22/0.24元,当前A、H股股价分别对应18.1/14.8/13.6、7.1/5.8/5.2倍PE,1.1/1.1/1.0、0.4/0.4/0.4倍PB,当前A股可比公司中国石化、恒力石化、荣盛石化平均估值为2.0倍PB,按照A股1.3倍、H股0.6倍PB,下调A、H目标价至3.7元、2.1港元,维持A股“增持”和H股“买入”评级。

▍化工品全年高景气,公司业绩大增。

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892.80、20.01、19.08亿元,同比+19.51%、+218.50%、+286.76%。

2021Q4公司主营收入274.17亿元,同比上升38.81%。

2021年全球经济快速复苏,带动石油化工行业景气度普遍回升,公司产品价格和盈利能力显著回升,业绩显著修复。

2021Q4公司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274.17、0.35、0.23亿元,同比+38.81%、-97.21%、-98.26%,四季度公司收入显著增加但利润大幅削减,主要由于公司产品、原材料价格均大幅上涨,毛利率同比下降12.7pcts,此外公司2021Q4资产减值损失6.58亿元,同比+4.7亿元。

▍2021年宏观经济复苏,公司利润显著修复。

2021年,公司石油产品、石油化工产品贸易、中间石化产品、树脂及塑料、合成纤维业务分别实现收入550.74、110.60、108.35、100.06、13.81亿元,同比+27.84%、-4.53%、+31.31%、+5.59%、-6.73%。

2021年原材料和主要石化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全年公司原油加工成本为3232.29元/吨,同比+35.81%,公司合成纤维、树脂及塑料、中间石化产品和石油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不含税)同比分别上升了38.58%、14.89%、43.12%和31.43%。

但由于公司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装置检修,导致整体开工率同比下降5.7pcts至86.0%,各大类别产品销量均同比下滑,导致石油化工产品贸易、合成纤维业务收入下滑。

公司全年实现毛利润176.05亿元,同比+19.89亿元,管理费用18.42亿元,同比-6.17亿元,毛利润的提升和管理费用的管控是业绩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

▍油价超预期上涨、国内疫情反复预计将拖累公司上半年业绩表现。

公司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减公告,预计2022Q1实现归母净利润1.90~2.38亿元,同比-84%~-80%。

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幅下滑,主要由于俄乌冲突导致油价超预期上涨,同时国内基建地产等下游开工低迷、疫情反复导致化工品产品市场持续低迷,价格涨幅不及原料涨幅,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受损。

▍布局碳纤维等新材料和绿氢产业,积极打造HSE标杆企业。

2021年公司明确“炼油向化工转、化工向材料转、材料向高端转、园区向生态转”的发展思路,5月份建成1500吨/年PAN基碳纤维二阶段项目氧化炭化生产线。

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获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碳纤维火炬“飞扬”量产制造商,并首次成功应用于高速地铁。

2021年公司示范性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并与华东理工大学成立氢能联合实验室,12月底完成试装车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一阶段)。

未来几年,公司将积极发展风、光、火、生物一体化发电和制绿氢技术,实现节能降耗和绿色低碳发展,建设具有世界规模和一流竞争力的绿色能源、精细化工、高端材料产业基地。

▍风险因素:油价大幅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美贸易争端加剧。

▍投资建议: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推动公司业绩显著修复,但俄乌冲突导致的油价超预期上涨和国内疫情反复或拖累2022年上半年公司业绩表现。

长期来看,仍看好公司向能源清洁、产品高端、绿色环保方向的转型发展前景。

下调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9.2/23.5亿元(原预测为35.0/36.0亿元),新增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6.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18/0.22/0.24元,当前A、H股股价分别对应18.1/14.8/13.6、7.1/5.8/5.2倍PE,1.1/1.1/1.0、0.4/0.4/0.4倍PB,当前A股可比公司中国石化、恒力石化、荣盛石化平均估值为2.0倍PB,按照A股1.3倍、H股0.6倍PB,下调A、H目标价至3.7元、2.1港元,维持A股“增持”和H股“买入”评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