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全球产业策略系列报告:独角兽十问十答系列4,激光雷达头部企业–镭神智能-220423

《中信证券-全球产业策略系列报告:独角兽十问十答系列4,激光雷达头部企业–镭神智能-220423(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全球产业策略系列报告:独角兽十问十答系列4,激光雷达头部企业–镭神智能-220423(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镭神智能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领先的激光雷达方案提供商,在深圳总部设有研发中心,并在深圳和徐州拥有两条产线。 公司拥有多元化的激光雷达产品矩阵,同时在ToF、FMCW、相位法以及三角法四种测量原理上进行产品布局,面向智能驾驶、智慧交通、轨道交通、三维测绘、服务机器人、工业自动化以及安防应用七大场景,目前已获得东风L4无人小巴定点。 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905nm混合固态激光雷达,近期也发布了1550nm车规级光纤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样机,预计年内量产面世。 公司表示,通过在半导体封装工艺、核心器件和自动化产线环节的自研,来打造产品性价比。 公司预计今年有望获得乘用车定点,并预计达到两亿元的销售规模。 2022年1月镭神智能完成数千万元的C++轮融资。 我们就4月13日与公司CEO胡小波的电话会交流后,结合公司介绍情况汇总为十问十答。 ▍Q1: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公司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包括:1)技术积累深厚,自研打造产品性价比,公司CEO胡小波是国内资深的激光雷达、光纤激光器、光纤器件专家,从2004年1月开始创业,此前创立了国内最大的光纤激光器公司—创鑫激光。 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与持续研发,镭神智能努力实现三项环节的自研工作:半导体封装工艺、核心器件和自动化产线,包括LD和APD自动化封装工艺、一体化激光发射和探测阵列、接收端TIA跨阻放大器芯片、1550nm光纤激光器及光纤器件、收发和信号处理ASIC芯片、车规级微振镜等,核心激光器技术和光学器件技术;叠加公司在深圳和徐州的两条激光雷达产线搭建,有望实现一体化部署,大幅降低镭神的激光雷达成本。 公司认为,光纤激光器占激光雷达成本的80%-85%,这其中光纤器件又占光纤激光器成本的90%。 对比激光雷达龙头Luminar的产品,Luminar计划到2025年量产63万台后的价格可降到约1310美元,而镭神智能预计其1550nm光纤激光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价格在达到1000台量级时仅需约1000美元。 2)技术路线与产品矩阵丰富,镭神智能同时在ToF、FMCW、相位法以及三角法四种测量原理布局,建立了全面的激光雷达产品研发矩阵。 公司2021年出货总共2万台,2019年和2020年大概有超过1万台的出货。 针对车规级产品主要有:i)905nm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囊括16-128线,CH128X车规级雷达2021年4月发布,分为75mm和45mm高两种型号,75mm高产品已批量生产,45mm高产品公司预计即将出样。 CH120应用于国内地铁轨道交通,CH64/32已向东风悦享出货1000多台。 此外还有车规级的大视场补盲雷达CH64W,能做到180度水平视角和40度垂直视场角。 ii)1550nm光纤激光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于近期发布,分为128、256和512线,等效测点速率分别是160万点/秒、320万点/秒、640万点/秒。 镭神认为,未来商用车和乘用车上的前向主雷达将会选择1550nm光纤激光器的雷达,因为人眼安全的1550nm激光雷达能在10%的反射率下实现250米以上的探测距离,在点云数量方面,只有1550nm光纤激光器雷达才能做出类似图像级效果。 镭神认为,点云数量是评估激光雷达性能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了设备帧率和扫描角度,点云够多才能做到图像级的探测。 另外,因为光纤激光器的光束质量较好、发散角小,因此点云不需要做太多的滤波、降噪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同时1550nm激光雷达可以较好解决905nm激光雷达出现的拖尾、鬼影等问题。 ▍Q2:公司目前的产品落地情况如何?有哪些海内外代表客户?公司面向七大应用场景提供激光雷达方案,分别是:汽车智能驾驶、公路智慧交通、轨道交通、三维测绘、服务机器人、工业自动化以及安防应用。 i)智能驾驶的典型客户包括陕汽与东风汽车等,目前有东风的L4无人小巴定点。 公司的软件团队可以提供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包括点云、视觉以及毫米波的融合。 在低速无人车上,公司主要应用机械式激光雷达和车规的补盲雷达,公司还提供飞行汽车的避障解决方案。 ii)车路协同的落地案例已有60多个,落地地区包括荷兰、加拿大以及国内的几十个城市,都应用了激光雷达+视觉+毫米波雷达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实现了智慧斑马线、限高防撞、ETC抓拍、超载超限等应用功能,典型客户包括大唐、移动、联通、电信等多家通信运营商。 iii)轨道交通的典型客户包括中国中车、北京地铁等。 iv)无人AGV方面,公司可提供激光雷达3DSLAM系统解决方案,典型客户包括:潍柴、东风、顺丰等。 v)公司也在机器人、三维测绘、电力巡检、高端安防领域有相应解决方案,包括N系列单线激光雷达,价格在300元左右,可以用在扫地机和服务机器人上。 ▍Q3:公司主流产品的ASP和margin是多少?公司认为要把这些激光雷达上车的话,成本或ASP应该要降到什么水平?公司表示,其1550nm激光雷达在达到1000台量级水平,并以1000美元价格出售时就能获得利润。 如果产能达到1万台甚至更高,价格有望更低。 公司表示其905nm的128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面向主机厂的价格实际上已低于数百美元,体现了公司的成本优势。 ▍Q4:徐州和深圳的工厂具体生产哪些激光雷达零部件?公司有没有外包零部件?公司表示,两个工厂今年因为疫情耽误开工时间,但乐观预计今年下半年的开工状况良好。 公司产线囊括了从激光雷达组装、SMT贴片,到激光器、半导体、探测器的封装,再到光纤器件、光纤激光器生产,以及自动化的光学校准调试等一系列生产工艺。 所以公司预计只需采购光学镜片、机械结构件、电容电感等原材料器件,以及部分芯片,就可以实现激光雷达产线的生产。 这其中VCSEL光芯片的采购,国内外都有供应商。 ▍Q5:目前公司产品上车的进度如何?在乘用车方面,公司表示去年暂未获得车企定点,但对今年可以拿到乘用车定点很有信心,主要是随着新产线的搭建完善和45mm产品的进展顺利,解决了过去面临的几个问题:1)公司原有团队对汽车电子熟悉的人比较少;2)公司体系方面和客户对接做得不够;3)公司在深圳原有一个不到4000平的工厂,生产20多种激光雷达,尚不符合OEMs的验厂要求;4)很多OEMs在第一批车型定点时希望将激光雷达置于车顶,而公司905nm车规级混合固态激光雷达中,75mm高度过高等。 ▍Q6:能否介绍下不同路线的激光雷达中,不同零件的成本占比情况?公司1550nm光纤激光器的激光雷达,如何解决散热和减震等问题?公司认为,用905nm光纤激光器做光源的激光雷达中,芯片电路等电子元器件成本占比相对最高,排在第二的是机械结构件,第三是光学器件,大概比例为电子元器件占40%,机械占约30%,光学占约30%。 而针对1550nm,公司认为光纤激光器的散热和系统方案设计十分重要,在冲击震动方面,公司CEO基于此前创立创鑫激光的经验,设计过上千种光纤激光器、光纤放大器以及光纤器械,并表示在这方面已有较好解决方案。 ▍Q7:公司在包括FMCW和Flash等方面都有储备,对于这些技术路径,公司认为未来的发展会怎样?现在公司激光雷达的调制方式是怎样?调制芯片是自己做还是外采?镭神今年会转入FMCW的工程化研制,预计明年能够小批量推向市场,后年可以大规模推向市场。 公司认为,FMCW从原理上,点云数量比ToF要至少小一个数量级,因为FMCW要用单频、窄线宽的激光器,需要用到线偏的保偏器件并保持稳定。 目前一个线偏、窄线宽的1550nm激光器成本可能是1550nmToF激光器成本的10倍以上。 如果解决不了这些核心器件和激光器的问题,FMCW路线就很难发展。 公司现在应用在汽车上和工业自动化领域基本都是基于ToF测距原理,也有相干法和三角法的储备,但主要是面向服务机器人的低成本产品。 1550nm使用的光纤激光器直接通过电流调制,脉冲电流驱动,控制芯片是公司自己做,调制芯片则是集成外采。 ▍Q8:如何看待轨道交通的激光雷达市场?公司在2020-2021年面向轨道交通有小批量出货。 轨道交通有几个应用,一个是无人驾驶的地铁、火车、高铁,还有一个就是轨道边上的路侧,把激光雷达放在山区或者隧道口防止落石或障碍物弄到轨道上面,造成行车危害。 公司认为轨交激光雷达在未来几年会有机会快速增长。 ▍Q9:MEMS是否不合适做前向激光雷达,更适合做补盲雷达?公司认为,MEMS器件本身的可靠性和寿命难以满足车规要求,尤其是在高低温稳定性和抗冲击震动方面很难通过车规验证。 ▍Q10:公司的融资情况?公司从2015年完成北极光创投的1000万元种子轮后,也获得产业和战略投资方的投资,历史上合计完成7轮次融资,累计募集额约5亿人民币。 2022年1月完成数千万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为同晟资本。 公司目前估值约30亿元。 ▍风险因素:公司激光雷达软硬件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公司各领域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智能驾驶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