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证券-卫星石化-002648-2021半年报点评:C2项目提供新引擎,布局新能源材料-210727

《方正证券-卫星石化-002648-2021半年报点评:C2项目提供新引擎,布局新能源材料-210727(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正证券-卫星石化-002648-2021半年报点评:C2项目提供新引擎,布局新能源材料-210727(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2021年7月26日,卫星石化发布2021年半年报:2021年H1实现营业收入107.70亿元,同比增长125.68%;实现归母净利润21.26亿元,同比增长348.1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14.48%,同比增加9.47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30.85%,同比增加7.99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9.73%,同比增加9.83个百分点。 2021年Q2实现营业收入71.46亿元,同比增长129.10%,环比增长97.17%;实现归母净利润13.59亿元,同比增长213.05%,环比增长77.2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05%,同比增加4.45个百分点,环比增加3.59个百分点。 销售毛利率29.90%,同比增加2.16个百分点,环比减少2.8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19.02%,同比增加5.11个百分点,环比减少2.13个百分点。 同时,公司发布关于向激励对象授予预留限制性股票的公告,确定以2021年7月26日为授予日,向6名激励对象授予42.98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11.22元/股。 点评:主要产品量价齐升,助力公司业绩高速增长公司2021年上半年业绩实现高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全球化学品供需结构改善,下游需求大幅回升,公司主要产品价格价差上涨,其中2021年H1,丙烯酸市场平均价为9213.72元/吨,同比上涨37.89%;平均价差为3455.31元/吨,同比上涨67.25%;丙烯酸丁酯市场平均价为15383.78元/吨,同比上涨96.95%;平均价差为2382.05元/吨,同比上涨370.13%。 2021年Q2,丙烯酸市场平均价为9494.76元/吨,同比上涨41.93%,环比上涨6.33%;平均价差为3637.99元/吨,同比上涨75.83%,环比上涨11.23%。 丙烯酸丁酯市场平均价为16566.45元/吨,同比上涨117.83%,环比上涨16.76%;平均价差为2594.04元/吨,同比上涨566.98%,环比上涨19.67%。 另一方面,公司2020年投产的18万吨/年丙烯酸、30万吨/年丙烯酸酯项目,以及2021年5月投产的连云港C2一期项目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 主要产品的量价齐升,也助力公司业绩站上新高度,公司2021年H1实现营业收入107.70亿元,同比增长125.68%,其中C3大宗化学品实现营收77.14亿元,占比71.63%;C2大宗化学品实现营收15.32亿元,占比14.23%。 公司2021年H1实现毛利33.22亿元,销售毛利率达30.85%,其中C3大宗化学品贡献毛利24.99亿元,占比75.22%;C2大宗化学品贡献毛利5.60亿元,占比16.84%。 期间费用方面,公司2021上半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36%/3.03%/1.44%,较去年同期变化分别为-2.01%/+0.65%/-1.08%,费用控制良好。 C3产能稳步投放,龙头地位持续巩固公司作为国内C3产业龙头,致力于打造“丙烷-丙烯-丙烯酸及酯-高分子聚合物”全产业链布局,具有较强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丙烯产能90万吨/年、聚丙烯产能45万吨/年、丙烯酸产能66万吨/年、丙烯酸酯产能75万吨/年、高分子乳液产能21万吨/年、SAP产能15万吨/年、颜料中间体产能2.1万吨/年,同时年产30万吨聚丙烯新材料项目和25万吨双氧水(含电子级双氧水)项目预计将于2021年底投产。 2021年3月20日,公司与独山港区管委会、液化空气(中国)签订合作协议,拟投资102亿元在独山港区管委会区域内新建80万吨PDH、80万吨丁辛醇、12万吨新戊二醇及配套装置,项目计划2021年11月开工建设,2024年6月前投产运营。 随着C3新产能的持续建设、稳步投产,公司在C3产业的龙头地位持续巩固,竞争力不断增强。 C2项目一阶段成功开车,为公司高速发展提供新引擎2021年5月20日,公司连云港石化年产135万吨PE、219万吨EOE和26万吨ACN联合装置项目一阶段工程各装置,经投料试生产后成功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一阶段项目一次开车成功,一阶段主要包括一套40万吨/年HDPE装置、两套72/91万吨/年EO/EG联产装置、以及一套25万吨/年聚醚大单体装置。 同时,二阶段项目亦按计划推进,主要产品包括40万吨/年HDPE、72万吨/年EO、60万吨/年苯乙烯、25万吨/年聚醚大单体以及26万吨/年丙烯腈,项目公司力争2022年中期建成。 C2项目的投产,进一步丰富公司主营业务和产品结构,实现与C3产业链的良好互补,同时也为公司高速发展提供新引擎,助力公司业绩站上新高度。 加快布局下游业务,打造化学新材料产业链公司稳步推进多元化发展战略,布局C2产业链的同时,积极布局下游产业,挖掘在化学新材料领域创业发展的基因,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以低碳原料为核心的化学新材料科技型企业。 一方面,通过高吸水性树脂获得国际一流品牌的认可,加快产品从质到量的飞跃。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连云港基地环氧乙烷下游聚醚大单体、乙醇胺、乙烯胺以及EAA新材料等项目建设。 同时,围绕新能源对化学新材料的需求,进行相关产品的梳理,计划于2022年建成以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加成反应为基础,生产电池级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等产品的装置,包括VC、FEC等产品的规划。 与此同时,公司加快研发力量的配备,提升技术消化吸收、优化改进,加快乙烯齐聚法合成长链α-烯烃及POE技术开发项目的中试,构建卫星科技创新体系,其中长链α-烯烃目前主要用于制备生物燃料、增塑剂、高性能合成润滑油、洗涤剂和香料等。 碳中和下积极布局氢能业务,公司将迎发展新机遇碳中和背景下,氢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2020年国内氢气产量达2050万吨,而工业副产氢是当前性价比最高的制氢途径。 公司积极布局氢能业务,利用生产过程中富余的氢气,努力贡献低成本、高质量的氢源。 目前,公司的年产90万吨PDH装置副产氢气3.6万吨/年,按照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测算可减排二氧化碳约为64.8万吨/年和43.2万吨/年,即生产一吨丙烯可以分别折碳0.72吨和0.48吨二氧化碳。 待连云港项目两阶段全部投产,副产氢气将达14万吨,再加上独山港新建年产80万吨PDH装置获得的副产氢,氢能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除此之外,由于公司平湖PDH项目和连云港乙烷裂解项目均位于长三角经济带,处于长三角“氢走廊”的有利位置,这为公司氢气价值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实施股票激励计划,与员工持续分享公司成长成果为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公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公司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2021年1月23日,公司推出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连云港石化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或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业务)骨干共105人,共337.7万股。 截至2021年2月26日,公司已完成授予92人,授予股份数量307万股,占本次股票授予登记前公司总股本的0.25%,授予价格为15.88元/股,同时预留30.7万股。 2021年7月26日,公司公告因2020年度权益分派方案的实施,本次激励计划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的授予数量由30.7万股调整为42.98万股,授予价格由15.88元/股调整为11.22元/股。 同时,公司以2021年7月26日为授予日,向6名激励对象授予42.98万股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11.22元/股。 投资评级与估值: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09、57.88、74.98亿元,EPS为2.68、3.36、4.36元/股,对应PE为14、11、9倍,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新产能贡献业绩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动、经济大幅下行、安全环保风险、中美关系恶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