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迪阿股份-301177-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点评:短期业绩受疫情影响,看好中长期成长空间-220422

《中信证券-迪阿股份-301177-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点评:短期业绩受疫情影响,看好中长期成长空间-22042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迪阿股份-301177-2021年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点评:短期业绩受疫情影响,看好中长期成长空间-220422(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公司业绩大增,2022年3月业绩受疫情影响下滑。 迪阿股份以“唯一”理念打造具有深层情感特征的品牌,切合钻石品类特征实现快速崛起;2020年后公司把握线上流量风口加速成长,轻资产、高周转、品牌溢价实现较高毛利率。 上市后公司进入门店加速扩张阶段,虽短期内业绩及开店进展受到疫情影响,但看好公司未来中长期成长空间。 给予2022年24xPE,对应目标价95.90元,维持“买入”评级。 ▍2021年业绩大幅增加,2022年3月业绩受疫情影响下滑。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23亿元/+87.57%,归属净利润13.02亿元/+131.09%,扣非归属净利润12.49亿元/+131.03%,拟每10股派发现金20元(含税)。 2021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2亿元/+26.36%,归属净利润3.11亿元/+23.44%,扣非归属净利润2.92亿元/+19.14%。 2022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1亿元/+12.61%,归属净利润3.76亿元/+16.77%,扣非归属净利润3.42亿元/+8.83%;其中,2022年1-2月,营业收入7.96亿元/+32.0%,归属净利润3.76亿元/+16.8%,2022年3月,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4.25亿元/-11.6%,归属净利润1.47亿元/-5.8%。 ▍线上线下渠道共同发力。 线下渠道实现营业收入36.74亿元/+80.28%,毛利率71.32%/+0.87pcts。 ①截至2021年末,线下自营门店达461家,与2020年末相比增加108家/+30.59%,开店提速显著;其中,2021年新开门店130家(Q1新开8家,Q2新开19家,Q3新开62家,Q4新开41家),关闭门店22家(Q1闭店4家,Q2闭店1家,Q3闭店12家,Q4闭店5家)。 ②截至2022Q1,线下自营门店新增18家,其中1月新增8家,2月新增1家,3月新增9家,虽受疫情影响,但仍在稳步推进开店规划。 线上渠道方面,公司自营渠道线上包括公司官网、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等,线上收入5.99亿元/+168.4%,占总收入12.95%/+3.84pcts,毛利率66.67%/+2.06pcts。 自建销售平台收入1.01亿元/+201.4%,占线上收入16.84%,第三方销售平台收入4.98亿元/+162.6%,占线上收入83.16%。 ③2022Q1收入增速显著放缓,主系2022年3月以来深圳及上海地区疫情较为严重,公司同店增长及拓店速度短期受到影响。 ▍求婚钻戒收入高增速,创新产品款式贡献收入。 2021年,求婚钻戒收入36.60亿元/+95.94%,占营业收入79.19%,毛利率71.34%/+0.55pcts;结婚对戒收入8.66亿元/+56.23%,占营业收入18.74%,毛利率68.00%/+0.92pcts;其他饰品收入0.68亿元/+166.89%,占营业收入1.46%;其他业务收入0.28亿元/+71.33%,占营业收入0.61%。 2021年,公司申请了142件外观设计专利和1件实用新型专利,并上线131个新款;上新系列包括:LOVEMARK系列、LOVEPALACE系列、ROSELOVE系列、REDHEART系列、OURDAY系列、D系列;新品贡献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的12%,公司对钻石珠宝研发创意设计中心建设项目效果初显,提升研发综合实力。 ▍2021年盈利能力总体改善,2022Q1收入增长放缓、费用压力增加。 2021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小幅提升,为70.59%/+0.83pcts;销售费用率26.35%/-3.24pcts,管理费用率3.74%/-2.77pcts,尽管2021年公司销售规模、门店数量、管理人员薪酬和销售人员数量增长较快,但收入高增、费用率有明显的下降;研发费用率0.36%/+0.68pcts,财务费用率0.56%/+0.1pcts,基本保持稳定。 2022Q1,公司综合毛利率提升显著,为71.12%/+0.71pcts;销售费用率27.63%/+5.26pcts,主要系疫情导致营收增速放缓,同时,门店增加导致人员费用、商场渠道费用、推广宣传费用增加;管理费用率4.08%/+0.45pcts,研发费用率0.28%/-0.09pcts。 ▍风险因素:婚恋钻饰需求下降;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客户身份信息泄露;宏观经济失速;局部疫情反复致消费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