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新洋丰-000902-事件点评:单季度业绩再创新高,新能源项目持续布局-220419

《国海证券-新洋丰-000902-事件点评:单季度业绩再创新高,新能源项目持续布局-220419(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海证券-新洋丰-000902-事件点评:单季度业绩再创新高,新能源项目持续布局-220419(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2022年4月18日,公司发布2022年一季报:2022年Q1实现营业收入45.44亿元,同比增长37.25%,环比增长100.84%;实现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增长24.14%,环比增长155.97%。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07亿元,同比增加22502.66%,环比增长80.43%。 毛利率17.26%(同比下降2.91个百分点,环比增加3.12个百分点),净利率9.18%(同比下降1.35个百分点,环比增加1.99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主要产品量价齐升,单季度业绩再创新高2022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44亿元,同比增长37.25%,环比增长100.84%;实现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增长24.14%,环比增长155.97%。 据wind数据,2022年Q1,氯基复合肥价格为2967.50元/吨,同比增长48.40%,环比增长0.99%;硫基复合肥价格为3270.33元/吨,同比增长44.77%,环比增长3.34%;磷酸一铵价格为3113.17元/吨,同比增长37.69%,环比略下0.4%。 同时进入春耕旺季,肥料需求增长,公司主要产品量价提升,公司单季度业绩再创新高。 2022年Q1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07亿元,同比增加22502.66%,环比增长80.43%。 进入春耕旺季,经销商积极打款备货,公司合同负债净增加;同时,去年下半年复合肥销售遇阻,复合肥存货在一季度顺利销售带来现金收入。 2022年Q1,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3.56亿元,同比增加84.19%,环比增加53.06%。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应收款项融资为3.55亿元,与期初相比增长606.56%。 2022年Q1,公司销售费用率为2.43%,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2.28%,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13%,同比增加0.5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本期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同比增加。 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2年Q1研发费用为0.14亿元,同比增长54.97%。 新能源项目持续布局,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在建工程余额为9.70亿元,与期初相比增长71.04%。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公司钟祥一期5万吨磷酸铁已进入单机试生产,磷酸铁项目建设进度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2022年1月5日,公司全资子公司洋丰楚元与宜都市人民政府签订《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服务协议书》,建设年产10万吨磷酸铁和5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配套10万吨精制磷酸生产线,计划总投资30亿元。 2022年1月10日,公司与格林美签署《磷资源化工新能源材料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从2022年起,2年内双方指定实施主体合力聚集建设年产不小于15万吨的磷酸铁材料及配套项目、建设不小于年产10万吨的磷酸铁锂材料。 同日洋丰楚元与格林美(湖北)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签署了《洋丰楚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格林美(湖北)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关于15万吨/年磷酸铁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公司二期15万吨/年磷酸铁项目由洋丰楚元与格林美新能源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负责具体实施。 公司二期15万吨磷酸铁的产能分多条生产线建设,第一条生产线预计2022年8月进行试生产,开始供应给格林美的磷酸铁锂子公司。 宜都10万吨磷酸铁项目预计今年8或9月份进行试生产。 磷酸铁与磷酸铁锂项目的推进有助于公司将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继肥料主业之后的第二主业,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拓宽未来的盈利空间,形成从单一的磷复肥产业,升级为磷复肥、新能源双主业和磷石膏建材一辅业的“两主一辅”产业格局。 建设磷化工及磷矿伴生氟硅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强化产业链一体化2022年4月8日,公司公告了《全资子公司洋丰楚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建设磷化工及磷矿伴生氟硅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洋丰楚元拟在江西瑞昌市投资建设磷化工及磷矿伴生氟硅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本项目计划投资总额为60亿元,包含三个子项目,磷化工项目拟建选矿150万吨、磷酸30万吨、净化磷酸25万吨、硫酸90万吨、高档阻燃剂10万吨、磷酸二氢钾10万吨、渣酸肥20万吨、15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氟硅化工项目拟建无水氟化氢3万吨、白炭黑2万吨;新能源材料项目拟建六氟磷酸锂1万吨。 项目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延伸磷化工产业链,强化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的战略布局与竞争优势,同时有助于公司把握锂电新能源行业重要的发展机遇,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丰富产业布局。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1/2022/2023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5.81、20.34、26.76亿元,对应PE分别为14.80、11.51、8.7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未来需求下滑;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