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经济内生动能不足,稳增长压力较大-220418

《安信证券-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经济内生动能不足,稳增长压力较大-220418(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信证券-一季度经济数据点评:经济内生动能不足,稳增长压力较大-220418(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2年4月18日,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增速小幅回升,但从3月数据来看经济内生动能趋弱。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较2021年四季度的4%有所回升,但仍低于过去四个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 从环比来看,2022Q1GDP当季环比较2017-2019年同期均值高0.5%左右,环比增速略高于历史均值受到2021年四季度GDP基数偏低影响,但从3月经济数据来看经济动能边际趋弱。 ■出口增速已现回落,预计2022年承压较大。 3月出口金额增速从1-2月的16.4%降至14.7%,进口金额增速自15.6%降至-0.1%。 2021年以来中国出口份额持续处在历史高位,出口表现出较强韧性,其中防疫物资和居民消费是出口韧性的主要来源。 往后来看,随着海外逐渐放开社交隔离和美国财政刺激退出,今年防疫物资出口持续负增长,居民消费品出口预计也将明显承压;2022年出口份额大概率下行,叠加欧美经济动能趋弱,预计工业生产回升空间有限。 综合这些因素,考虑到出口基数较高,预计2022年出口承压较大。 ■制造业投资小幅回落但仍处高位,预计后续回升空间有限。 3月制造业投资当月同比自1-2月的20.9%降至11.9%,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前期增长最快的电气机械、铁路船舶等行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 往后来看,一方面制造业投资回升很大程度上受到外需拉动,随着出口趋弱,预计制造业投资后续回升空间有限;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库存持续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成本因素以及未来更低的经济中枢预计都会对制造业投资构成约束。 ■地产数据全面走弱,销售投资料继续承压。 3月房地产投资增速自1-2月的3.7%降至-2.4%,投资增速再度转负。 分项来看,新开工面积增速自-12.2%降至-22.2%,本年购置土地面积增速自-42.3%微升至-41%,销售面积增速自-9.6%降至-17.7%。 往后来看,预计商品房销售恢复偏慢。 从城市能级看,预计一二线城市有望率先复苏,但占全国商品房销售2/3以上的三四线城市可能恢复较慢,从而拖累全国商品房销售恢复较慢。 从房企类型看,国企销售有望率先复苏,但在流动性困境尚未完全过去的背景下,预计占全国商品房销售60%以上的民营房企销售恢复较慢,从而拖累全国商品房销售恢复较慢。 投资方面,一方面深陷流动性困境的房企的拿地能力与拿地意愿双双不足,国企央企大幅扩表动能也不强;另一方面主要城市库存较高背景下,在没有看到销售明显回暖之前,房企新开工动能不足,预计房地产投资承压较大。 ■基建作为稳增长重要抓手,前置发力下增速有所回升。 作为稳增长重要抓手,2022年3月基建投资增速自1-2月的8.6%进一步回升至11.8%。 其中狭义基建投资增速自8.1%小幅回升至8.8%,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速自11%升至26.9%。 往后来看,2022年财政支出扩张大致拉动基建投资增速6-7%,虽然基建前置发力影响下一季度增速略高于这一水平,但全年来看料将大体处于6-7%水平附近。 ■消费降至负增长,收入增速和消费倾向双双回落。 2022年3月消费增速自6.7%降至-3.5%,可选消费增速下滑幅度较大。 从消费影响因素拆分来看,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和消费倾向双双回落,3月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自5.4%升至6%,疫情对居民收入有较大负面影响;城镇居民和全国居民消费倾向双双回落,且城镇居民与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之差持续扩大,收入预期和就业前景预计仍将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生产“前置性冲高”后回落,产销率跌至新低。 1-2月在稳增长要求下,部分行业发力适当靠前和能源保供需求使得生产“前置性冲高”,本月生产有所回落。 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自1-2月的7.5%降至5%,季调环比降至0.39%,较2017-2019年同期均值低0.26%,且差值自2021年四季度以来持续扩大。 在疫情以及部分地区封控措施影响下,制造业和电热气水行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沿海八省动力煤日耗已降至近年来同期低位。 从产销率来看,3月当月和1-3月累计产销率双双降至近年来同期新低,反映需求较生产下滑幅度更大。 ■总的来看,3月数据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影响,但也反映出经济内生动能不足,消费显著走弱,收入预期和就业前景预计仍将制约消费;地产全面走弱,销售投资料将继续承压;制造业仍处高位但后续回升空间有限,叠加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工业产销率已降至历史新低,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政策还需继续配合发挥“几家抬”的作用,预计宽货币仍会延续,宽信用、宽财政、房地产放松仍会继续推进,但房地产销售可能恢复偏慢,宽信用难以一蹴而就,宽财政基本在市场预期之内。 因此,基于宽货币仍会延续,社融回升和地产放松没有结束但恢复偏慢的逻辑,我们坚持利率债“震荡为主+择时交易”和债市“票息为主+交易增厚”的市场观点,利率债交易以适可而止为宜。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超预期、信用风险超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