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消费型医疗将逐渐走出底部-220418

《财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消费型医疗将逐渐走出底部-220418(1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通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消费型医疗将逐渐走出底部-220418(11页).pdf(1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目前医药生物行业TTM-PE36倍(wind医疗保健指数),相对沪深300估值溢价率195%,比历史最低估值(20190131)的22倍高出64%;相对沪深300指数估值溢价195%,比20190131高出95%,行业高估值与低估值两极分化。 疫情板块关注国产新冠口服药、mRNA序贯接种和CDMO产业链疫情的发展,我们认为全国范围内动态清零是较难的,奥密克戎毒株传播速度快、隐秘性强。 最近各地严厉的人流和物流的管控政策对经济的伤害开始显现。 国家今年力争经济增长5.5%,基建和房地产是一方面,促内需也是重要抓手,在稳经济增长的大局下疫情管控政策也适时将迎来转变。 比如隔离14+7隔离政策变成10+7隔离政策,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或许对密接者的认定标准、居家隔离是否可行等也会逐渐明朗。 目前共存也是不可取的,英国3月份死亡人数创新高,中国香港医疗挤兑也是一面镜子。 完全放开后高传染性导致几亿人口波及,带来的医疗资源的挤兑是不可行的。 总之,要阻碍病毒传播的速度,包括应用大规模的抗原自查等手段。 要加快国产新冠口服药的研发上市,疫苗序贯接种,特别是新型mRNA疫苗的开发,用较少的代价恢复经济活动。 消费型医疗受疫情影响估值近历史大底,将走出长牛趋势低估值和低位置的细分板块,主要有受到医保政策高压的细分领域、创新药和消费型医疗等。 受到医保高压的板块估值很低,但估值弹性较小,看不到新的增长动能。 国内创新药与CRO行业,随港股Biotech的大幅调整,行业优质公司已经逐渐显现出配置价值,但有可能底部停留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是受到国内新药审评政策和医保谈判政策影响较大,二级市场的大幅调整对一级市场投融资的影响还在传导中。 消费型医疗行业,我们认为这一轮下跌估值或许见了历史大底,下跌的诱因仍然是国内疫情对短期消费力造成影响,我们坚信这个影响是短暂的。 同样,消费是受国外紧缩政策影响最小的板块,是确定性增长的低估值板块,有能力穿越牛熊。 重点关注公司新冠口服药及CDMO板块:君实生物、金城医药、九洲药业等;疫苗序贯接种:沃森生物和复星医药等;医疗服务:爱尔眼科、泰格医药、通策医疗、翔宇医疗和伟思医疗等;医疗消费品:华东医药、爱博医疗、正海生物、康华生物、鱼跃医疗、华熙生物、欧普康视等;中药消费品:同仁堂、中新药业、华润三九、福瑞股份、马应龙、健民集团、寿仙谷、佐力药业等;中药创新与配方颗粒:以岭药业、济川药业、红日药业、新天药业等;创新药:石药集团、信立泰、亿帆医药、海创药业和苑东生物等;医疗器械进口替代:开立医疗、海泰新光、澳华内镜;药械出海:迈瑞医疗、恒瑞医药、东富龙、楚天科技和新产业等。 (排名不分先后)风险提示:国内疫情进程的不确定性风险、国际环境剧烈变化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