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重庆能投破产重整点评:恰当的时机选择与日渐成熟的市场-220417

《中信证券-重庆能投破产重整点评:恰当的时机选择与日渐成熟的市场-220417(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重庆能投破产重整点评:恰当的时机选择与日渐成熟的市场-220417(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2年点状疫情催化下,我国政府、企业和人民上下齐心、共克时艰;在融资平台趋势性改革与事件性舆情参伍错综的当下,政府、金融机构也理应与企业携手共进,合理化解债务,降低市场舆论,以维稳区域经济。 ▍重庆能投已无存续债,也脱离基建属性,此时选择重整为债市扫清舆论障碍。 4月11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消息,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国有企业以“已具备破产原因但具有重整价值及可行性”为由,分别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并同时提出预重整申请。 ”作为最初重庆“八大投”平台之一,重庆能投也为重庆当地建设和投资立下功劳,而随着多轮整合调控,现已彻底转型为产业经营性国有企业,由于申请重整前已无存续债券,因此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影响非常有限,同时也不会像河南永煤和天津城投般引发市场动荡。 ▍话题总会牵扯到城投,因为市场总会追逐最能引发热度的方向。 重庆能投破产重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不单因为曾经出现票据违约,也不仅由于其“变性”历程,更多源于其所处区域。 重庆模式曾在债券市场留下浓墨重彩,也是融资平台改革的先行者之一,从“八大投”到“五大投”再到有选择破产以及转型,我们看到地方政府意图降低债务的不断尝试。 全国各地也都在探索融资路径,诸如曾经川发展1+N“总-分”模式和山西煤企“分-合”模式均有自身考量,如何降低债务负担以更好进行市场化融资、调整产业结构以顺应区域发展,降低基建占比以配合服务升级,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是每个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尝试的方向。 ▍特色产业相得益彰,是否也会出现诸如“榨菜化债”等创新尝试。 曾经“茅台化债”、“白药化债”均是具备区域特色的创新尝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涪陵榨菜对于重庆重要程度亦相得益彰。 如茅台集团尝试通过股份划转为贵州省提供增量资金支持,此外还通过发债收购省属国有企业、增加固收类证券投资业务等操作降低地区的债务压力。 当然这类方法虽有优点,但股价与市值波动其实并不可控,而且实操效果和监管政策方面也有许多不确定性,难以多次复制。 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种尝试,地方政府可以借助自身的资源禀赋进行区域内债务化解。 ▍转型是难以掌控的动态话题,我们至少应当规避转型带来的投资风险。 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发展前景决定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经营状况和转型空间。 曾几何时,城投债因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带来的低信用风险而受到市场的青睐。 然而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城投平台的市场化转型工作。 最早从2014年的新《预算法》开始,到后来的国发43号文、财预225号文,再到财预50号文、财预87号文以及财金23号文等,中央不断明确强调要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融资职能。 客观而言转型非一朝一夕可达成,而资本市场则需要优先关注,如何规避融资平台在转型过程中所带来的投资风险。 ▍重组将是地方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齐心合力应对困境的契机。 经济修复过程中“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 2022年防风险侧重点从处置风险转为维持经济金融稳定大局,如何处理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成为核心命题。 而政策一再强调避免发生次生金融风险,因此对于以地产为代表的高负债违约案例处理预计将更为谨慎,要以金融系统性稳定为前提。 因此,虽然重庆能投出现破产重组,但对重庆内存量债券连带的担忧是不必要的。 恐慌情绪下市场亦有失效可能,这一次重庆能投破产重整事件也是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携手并进的契机,更应积极来看待。 相信风波平息,此次重整将给资本市场留下融资平台未来改革的参考案例之一。 ▍风险因素:再融资恶化导致市场违约频发;破产重整推进低于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