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透过历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变化梳理投资机会-220416

《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透过历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变化梳理投资机会-220416(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透过历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变化梳理投资机会-220416(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本期行情回顾本期(4.9–4.16)上证综指收于3211.24,下跌1.25%;沪深300指数收于4188.75,下跌0.99%;中小100收于7773.63,下跌3.34%;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532.92,下跌1.38%,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2位。 7个二级板块中,医疗服务、医疗器械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重要资讯FDA批准使用呼吸样本进行新冠检测3分钟内可出结果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首份使用呼出气体来检测被采样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紧急使用授权(EUA),该测试主要检测与新冠病病毒感染有关的呼吸样本中的化合物,在三分钟内可获得结果。 2022年耗材带量采购,重点任务敲定4月11日,据国家医保局消息,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集中带量采购“提速扩面”的要求,国家医保局近期对拟重点推进的联盟集采,做出了明确指示。 到2022年底,各省份(含省际联盟)自行开展集采的品种数累计不少于100个,对于重点品种,要扩大联盟范围,优化集采频率和节奏。 北京所奥密克戎灭活疫苗获得香港临床批件4月16日,中国生物发文表示,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获得香港大学及医管局港岛西医院联网研究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同意,以及香港药剂业及毒药管理局的临床试验批件,正式获准在香港开展新冠疫苗的序贯免疫临床研究。 核心观点本期申万医药生物行业指数收于9532.92,下跌1.38%,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12位。 7个二级板块中,医疗服务、医疗器械板块跑赢上证综指、沪深300和中小100。 疫情方面,全球奥密克戎疫情有所缓解,从全球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上看,本周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下降至2021年末的水平。 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目前防疫政策仍然是通过加快核酸检测、方舱医院建设、感染者收治,尽快阻断社会面传播。 疫苗接种方面,疫苗接种稳步推进,截至2022年4月15日,我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3.11亿剂次。 检测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消息称,截至目前,我国核酸检测能力达到5165万管/天,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疫情发生以来,已经完成了大约115亿人次的检测,为及时发现感染者,实现“动态清零”提供有力保障。 目前来看,全球和我国局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呈现多点扩散态势,具备较高的不确定性,新冠治疗的需求短期内仍旧居高不下。 从我国历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治疗方案来看,新冠肺炎方案逐步由第一版的抗病毒治疗,调整、完善到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 随着新冠肺炎治疗的新药相继上市,治疗经验和治疗手段进一步丰富。 辉瑞口服小分子药物Paxlovid、我国国产单克隆抗体药物(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和各类中药特色治疗药物均纳入第九版诊疗方案,叠加短期内疫情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强需求情况,我们认为新冠治疗产业链将维持高景气,建议继续关注新冠小分子药物产业链的投资机会,同时可以关注深度参与新冠防治药物供应链的上市公司。 消息方面,4月11日,据国家医保局消息,为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集中带量采购“提速扩面”的要求,国家医保局近期对拟重点推进的联盟集采做出了明确指示。 到2022年底,各省份(含省际联盟)自行开展集采的品种数累计不少于100个,并且须包含化学药、中成药以及骨科创伤、口腔种植体、药物球囊等耗材。 同时,对于重点品种,扩大联盟范围,优化集采频率和节奏。 集采的整体逻辑没有变化,并且带量采购提速扩面,大范围踏步推进的势头不减。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市场修复的重心或持续聚焦具备边际改善和估值修复逻辑的板块,在估值切换渐行渐近的时点,提前布局尤其需要关注边际改善和成长的可持续性。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CXO产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博腾股份、恩华药业、凯莱英、复星医药、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和普洛药业等;2)进口替代能力突出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和乐普医疗等;3)受益市场集中度提升的医疗消费终端,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和迪安诊断等;4)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生物制品企业,包括智飞生物、长春高新、华兰生物、康希诺和派林生物等。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波动风险、市场调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