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财富证券-移为通信-300590-2021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点评:短期因素扰动公司业绩,在手订单充裕未来可期-220415

《东方财富证券-移为通信-300590-2021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点评:短期因素扰动公司业绩,在手订单充裕未来可期-22041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财富证券-移为通信-300590-2021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点评:短期因素扰动公司业绩,在手订单充裕未来可期-22041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以下内容从东方财富证券《2021年报及2022年一季报点评:短期因素扰动公司业绩,在手订单充裕未来可期》研报附件原文摘录)移为通信(300590) 【投资要点】 事件一: 公司发布 2021 年报, 2021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9.21 亿元,同比增长 94.79%,实现归母净利润 1.56 亿元,同比增长 71.9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44 亿元,同比增长 141.36%, 略低于前次预期。 事件二:公司发布 2022 年一季度,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1亿元,同比增长 37.49%,实现归母净利润 1894 万元,同比下滑 23.4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769.01 万元,同比下滑 19.36%。 两轮车智能化终端产品贡献突出,国内业务取得突破进展。 公司 2021年收入呈现高速增长状态, 在营收中占比较高的产品中,车载信息智能终端产品收入为 3.89 亿元,同比增长 55.4%;资产管理信息智能终端产品收入为 2.49 亿元,同比增长 129.68%; 两轮车智能化终端收入为 1.97 亿元,同比增长 248.53%,为公司成长做出重要贡献。 从 2022年一季报的信息来看,公司两轮车智能产品收入同比增长 146.6%,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分地区来看,公司境外收入 7.2 亿元,同比增长 72.96%,占收入比重为 78.19%,境内收入为 2.01 亿元,同比增长255.8%,占收入比重为 21.81%,同比提升近 10pct,取得较大进展。 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毛利率短期承压,未来有望逐步抬升。 公司 2021年主营的物联网业务毛利率为 36.02%,同比下滑 6.09pct, 其中两轮车智能化终端产品由于外采模块等元器件较多且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毛利率同比下滑 10.71pct 至 21.09%,对公司整体毛利率影响较大,公司表示未来将会采用自研的方式替代部分核心零部件,增强公司盈利能力。 车载信息智能终端和资产管理终端产品毛利率下滑幅度较小,分别同比下滑 3.67pct 和 3.39pct,主要受汇率波动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2022 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 30.67%,同比下滑 7.15pct,主要来自于该季度低毛利率的两轮车智能产品收入占营收比重加大,以及继续受到汇率波动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我们认为对公司毛利率形成压制的因素为经营周期的短期波动,非公司市场竞争力与议价能力下降。 根据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公司海外主要竞争对手逐步退出终端市场转而进军运营服务市场,并成为公司潜在客户,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利于公司未来的业务拓展,随着公司自研零部件比例的上升和上游原材料涨价缺货情况改善,预计公司毛利率有望逐步抬升 疫情反复影响公司一季度业绩表现,在手订单为公司后续业绩奠定基础。公司 2022Q1 营收同比增长 37.49%,相比于 2021 年增速下滑较多,主要原因为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多发,疫情严重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受政府防疫政策影响较大,导致公司订单执行及交付环节受到一定影响,预计将随各地疫情缓解而恢复正常水平。 盈利方面,受到汇率波动、原材料上涨、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公司新增的股权激励费用、总部研发大楼折旧和装修费用摊销、员工人数增长等因素,导致公司净利率同比下滑 7.18pct 至 9.03%。对于公司后续业绩表现,我们呈乐观态度, 主要原因为: 1)从公司近年的业绩表现来看,除较为特殊的 2020 年外,公司一季度的收入均为全年最低的季度,对全年的成长表现影响较小; 2) 根据公司今年一季报内容,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存货规模为 6.6 亿元, 合同负债为 1.4 亿元,在手订单为 3.8 亿元, 公司产品交货周期短,变现能力较强,有望为公司后续业绩的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投资建议】 根据 2021 年报和 2022 年一季报情况, 我们上调了 2022-2023 年营业收入预测, 下调了毛利率和期间费用率预测, 因此下调了盈利预测, 并新增 2024年业绩预测, 预计 2022-2024 年营业收入为 14.45 亿元、20.68 亿元、27.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2.37 亿元、 3.79 亿元、 5.26 亿元, EPS 为 0.78 元、1.25 元、 1.73 元,对应 PE 为 26 倍、 16 倍、 12 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表现,维持“ 买入”评级。【风险提示】 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 产品代工及交付环节受疫情影响; 行业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