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国际-4月13日国常会点评:国常会连续释放积极信号,短期内央行降准将落地-220414

《中诚信国际-4月13日国常会点评:国常会连续释放积极信号,短期内央行降准将落地-22041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4月13日国常会点评:国常会连续释放积极信号,短期内央行降准将落地-220414(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继4月6日国常会提及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后,4月13日,国常会提出“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对此我们认为,在近期疫情反复、经济运行仍偏弱的背景下,短期内降准或将落地,同时央行也将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助力实体融资需求释放。 通过降低银行拨备率,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2018年3月,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截至2021年四季度,国有大行平均拨备覆盖率超过250%,存在下调空间。 此次国常会提出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或基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降低拨备计提有利于银行业绩提升,增强银行资本补充能力,从而促进银行信贷投放,加速推动宽信用进程;二是适度放宽不良贷款容忍度,有利于大型银行提高贷款投放范围,覆盖经济运行中的薄弱领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 稳增长压力下降准必要性上升,或于4月实际落地。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部分地区疫情持续扩散,经济修复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仍存,3月制造业PMI较前值回落0.7个百分点至49.5%,经济运行整体偏弱,考虑到全年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以及“靠前发力”的政策要求,此时货币政策操作适度放松的必要性上升。 同时,在输入性通胀压力下,中下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承压,叠加中小企业更易受疫情等因素冲击,企业盈利或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或需加码支持中小企业,进一步加大降准的必要性,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 此外,美联储加息进程或将加快,或进一步加大海外资金流出压力,在货币政策主动应对国内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央行或实施降准而非降息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从降准时点看,参考历史经验,国常会提及降准后,央行通常会在较短时间内发布降准公告1,叠加近期疫情反复等对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冲击较大、地方债放量发行及缴税等存在流动性扰动,我们认为,央行最快或于周五发布降准公告,4月或实际落地。 除安排降准等操作外,货币政策仍需进一步疏通传导机制,加大结构性工具的使用。 3月社融存量增速较前值回升0.4个百分点至10.6%,政府债券净融资大幅增加对社融增量贡献较多,叠加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较低,或表明实体融资需求仍偏弱、企业贷款仍存在结构失衡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除降准外,进一步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有效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直达作用等,将利于释放实体需求方式,将资金导入实体经济尤其是经营压力较大的中小企业以缓解融资压力。 一方面,继续加大再贷款再贴现、创新直达机制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对总量型工具进行有效补充,发挥结构性工具的定向发力、精准直达的作用,从而优化信贷结构,扩大贷款规模。 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并通过稳定银行负债成本、降低拨备率等,提高银行放贷意愿和放贷范围,从而有利于降低企业贷款利率,释放实体融资需求。 此次降准若于4月落地,对债市收益率影响或有限,二季度收益率或延续区间波动走势。 对比历史降准时点,降准落地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区间波动、上行、下行三种情况均有出现过,比如2018年二季度,央行于4月25日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置换9000亿MLF,但受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信用违约事件频发、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反弹等多空因素扰动,债市对降准反应较为平淡,整体呈区间波动状态;2019年9月,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国债收益率不降反升,主要由于CPI持续上行,结构性通胀不断发酵且未有回落迹象;而在2021年7月,跨周期调节下央行超预期全面降准0.5个点,推动国债收益率下行近20BP。 因此,降准对债市收益率的影响除需关注操作力度外,还需关注基本面、市场预期等因素。 此次降准落地以后,短期内或对债市有一定利好,但同时也将推升宽信用预期,后续市场风险偏好或有所降低,收益率存在阶段性小幅上行的可能性,但在经济基本面整体依然偏弱的大背景下,收益率持续上行动力不足、二季度或仍延续区间波动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