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诚信国际-以2016~2018年发债主体为样本观察:可转债发行后中低评级企业信用资质变化研究-220415

上传日期:2022-04-15 18:44:27 / 研报作者:翟帅鲁璐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中诚信国际-以2016~2018年发债主体为样本观察:可转债发行后中低评级企业信用资质变化研究-220415.pdf
大小:268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诚信国际-以2016~2018年发债主体为样本观察:可转债发行后中低评级企业信用资质变化研究-220415

中诚信国际-以2016~2018年发债主体为样本观察:可转债发行后中低评级企业信用资质变化研究-220415
文本预览:

《中诚信国际-以2016~2018年发债主体为样本观察:可转债发行后中低评级企业信用资质变化研究-220415(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诚信国际-以2016~2018年发债主体为样本观察:可转债发行后中低评级企业信用资质变化研究-220415(24页).pdf(2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简述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可分为萌芽探索期(1992-2005年)、规范成熟期(2006-2016年)、蓬勃发展期(2017年-今)三大阶段。

在定增受限、信用申购施行等政策刺激下,2017至2021年发行规模达10046亿元、638只,超过前两大阶段总规模的3倍。

可转债发行人需在盈利能力、利润水平、债务余额、担保等方面符合一系列条件,其中“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ROE平均不低于6%”的盈利能力要求是最主要门槛。

此外,可转债的信息披露与股票类似,相较于其他大多数公司债券更为公开透明。

可转债发行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主体评级以AA为主,化工、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电子、公用事业等制造业主体发行需求旺盛,轻资产类主体较少。

中低评级企业发行可转债后的信用资质演变情况可转债募集资金一般被用于投建具体生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收购优质股权、扩张股本、补充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用途,且具有融资成本低于其他信用债的优势,理论上来说有助于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提高总资产水平、实现资本扩张需要、减轻债务成本,或将有助于发行人信用资质的提升。

从本文观测样本来看,转债发行人在发行转债后3年内盈利能力整体有所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稳定,但经营活动获现水平有待提升,短期债务增长且期限结构劣化,短期偿债能力整体有所降低,且部分财务指标表现有所分化。

从信用评级和存续转债表现看,3年内有评级调整的主体数量占比较全市场平均水平更高,同时3年内上调、下调主体占所有主体的比例也高于平均水平。

此外,主体评级被上调的可转债在二级市场表现明显好于评级被下调的可转债,进一步佐证了转债发行主体间的分化。

发行转债信用资质变化的发行人典型案例分析通过东方财富和东方雨虹两个典型案例分析,可以看到虽然转债发行人盈利能力整体出现弱化,但若转债发行人投入项目或新建产能完成后,通过产能提升、工艺优化、新业务拓展等途径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正面影响,可转债可以从上述途径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拓宽融资渠道,继而实现信用增进。

而对众信旅游这样新建产能投产周期较长的企业,若行业景气度下行,为投建新产能增加的债务负担可能进一步增加公司在业绩表现较差时期的流动性压力,从而对公司信用实力产生负面影响。

结论在转债成功发行的3年内,中低等级转债发行人偿债能力相关指标普遍出现劣化,但这主要是由于可转债发行人大部分处于成长期,发债后短期内偿债能力表现较弱在预期之中。

此外,可转债个体之间差异相对较大,财务表现、评级表现、转债二级市场表现等存在一定分化,部分新建项目投产周期短、主营业务发展良好的主体信用资质仍有所提升。

展望后市,在股本稀释效应缓和、可溢价发行、上市后即可减持、融资成本低等优势加持下,预计可转债不会受到定增大幅挤压,可转债市场仍将继续扩容。

对目前发行可转债的企业而言,化工、汽车、公用事业、医药生物等传统工业企业数量较多,其新建产能周期较长,短期内公司偿债能力指标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若行业景气度下行,转债发行主体可能会面临一定流动性压力。

但从中长期来看,对于新项目建设周期较长的主体,随着可转债募投项目成功投入运行,新建项目带来业绩增长将助力拓宽公司融资渠道、增强资本实力,对公司信用实力的提升产生正面影响。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