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沪硅产业-688126-2021年年报点评:大硅片盈利在即,新产线加速建设-220414

《中信证券-沪硅产业-688126-2021年年报点评:大硅片盈利在即,新产线加速建设-220414(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沪硅产业-688126-2021年年报点评:大硅片盈利在即,新产线加速建设-220414(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36.2%,主要因素为公司各产品产能利用率和出货量持续攀升,其中大硅片产销量接近翻番,第一个30万片/月的300mm硅片产线建成。 随着第二个30万片/月300mm硅片产线的接力和40万片/年300mm高端硅基项目的建设,叠加规模优势下公司大硅片业务有望在今年年内迎来盈亏平衡点,公司业绩有望高速增长。 考虑公司作为半导体硅材料的平台型公司,给予公司2022年25倍PS,对应目标价32元,维持“买入”评级。 ▍2021年公司收入增长36.2%,大硅片产销量接近翻番。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4.67亿元,同比+36.2%;实现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67.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减亏53.1%。 分产品看,200mm及以下硅片的产/销量为496.45/497.2万片,同比+30.3%/+33.6%,对应实现营收14.21亿元,同比+15.8%;300mm硅片的产/销量为188.4/175.2万片,同比+82.3%/+93.6%,对应实现营收6.88亿元,同比+117.9%。 2021Q4公司实现营收7.00亿元,同比+38.7%,符合预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减亏60.6%。 ▍规模效应逐渐显现,亏损幅度显著收窄。 随着300mm硅片产能释放带来的规模效应,2021年其毛利率达到-6.17%,同比上升28.65个pcts,我们测算公司2021Q4大硅片的毛利率为历史首次单季毛利转正。 费用方面,除管理费率因股权激励费而略微上升外,其他费率均降低,四费费率合计为18.93%,同比降低4.84个pcts。 尽管其他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合计占营收的比例由2020年的20.74%降低到2021年的11.89%,但是2021年公司净利率仍上升0.93个pct至5.90%。 随着规模效应逐渐显现,我们预计大硅片有望在今年年内迎来盈亏平衡点。 ▍研发能力持续提高,产品认证顺利推进。 研发方面,2021年公司加快推进300mm高端硅基材料对应衬底硅片的研发工作,并基本完成了对应300mm抛光片衬底产品的开发;公司承担的科技部“02专项”《20-14nm集成电路用300mm硅片成套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于2021年6月通过验收,科技部重大项目《300mm无缺陷硅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认证方面,公司成功通过14nm逻辑产品用300mm硅片产品的技术认证和面向64层与128层3DNAND应用的300mm抛光片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成功研发19nmDRAM用300mm硅片并展开验证,取得突破性进展。 公司的“三个覆盖”(各类工艺全覆盖、国内厂商全覆盖、多种芯片全覆盖)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巩固。 ▍募投项目扩张产能,战略投资布局产业链。 2021年公司300mm硅片30万片/月的产线建设完成,定增募投项目之一“集成电路制造用300mm高端硅片研发与先进制造项目”进一步新增30万片/月的300mm硅片产能并丰富产品组合,募投项目之二“300mm高端硅基材料研发中试项目”将建设年产能40万片/年的300mm高端硅基材料研发中试线,此外公司还启动面向汽车电子应用的200mm外延片扩产计划以巩固高端细分领域的供应优势。 公司在半导体材料产业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战略布局,通过设立合伙企业和直接股权投资的方式切入光掩模(4亿元)和半导体拉晶炉(2000万)环节,推动国产化供应链安全和自主可控。 ▍风险因素: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波动;公司产品认证进度不及预期;公司产能建设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