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银国际-3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信贷摆脱短暂低迷,关注长期趋势和信贷结构改善-220412

《浦银国际-3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信贷摆脱短暂低迷,关注长期趋势和信贷结构改善-22041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银国际-3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信贷摆脱短暂低迷,关注长期趋势和信贷结构改善-220412(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新增社融超预期,社融存量增速回升。 3月,新增社融4.65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3.38万亿元)和市场预期(3.55万亿元);社融存量升至325.6万亿元,同比增速升至10.6%,较前期上升0.4个百分点,增速为去年8月以来最高值。 关注信贷的长期趋势。 正如我们此前的观点(请见《2月中国宏观数据点评——信贷和通胀面临短暂低迷,需关注长期趋势》),不必过分担忧2月信贷的短暂低迷,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以及“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因此应对今年的信贷扩张持乐观态度。 我们重申:由信贷扩张驱动的社融增速回升是长期趋势,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的社融存量增速将呈现“逐季回升”的特征。 新增社融同比多增约1.27万亿元,主要受表内信贷、非标融资、政府债券融资的推动。 3月,新增本外币贷款约3.26万亿元,同比多增4,774亿元,推动37.5%的新增社融。 3月,非标融资规模小幅回升,非标三项合计增加133亿元,同比多增4,262亿元,推动33.5%的新增社融。 其中,信托贷款减少259亿元,表外票据融资和委托贷款分别增加286亿元和106亿元,反映房地产企业表外融资出现边际改善。 受专项债提前批额度需在一季度发行完毕的约束,政府债券融券规模显著上升。 3月,新增政府债券融资7,052亿元,同比多增3,921亿元,推动30.8%的新增社融。 信贷整体恢复扩张,结构仍有待改善。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13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2.73万亿元)和市场预期(2.75万亿元)。 信贷扩张主要体现在企业端,居民端信贷仍偏冷。 3月居民端,新增短期贷款3,848亿元(同比减少1,394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3,735亿元(同比减少2,504亿元),显示居民消费和房贷需求仍低迷、但较2月略有改善。 3月企业端,新增票据融资3,187亿元(同比多增4,712亿元)、新增短期贷款8,089亿元(同比多增4,341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1.34万亿元(同比多增148亿元)。 从同比来看,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集中在短期,同比多增主要来自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合计占企业端新增信贷的98.4%),显示企业融资仍较谨慎、信贷结构有待改善。 存款规模稳中有升,财政净投放力度边际加大。 3月,新增人民币存款4.49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0.0%,较前期上升0.2个百分点,增速为去年3月以来最高值。 3月,居民户存款规模上升2.70万亿元(同比多增76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规模上升2.65万亿元(同比多增922亿元),居民户和非金融企业存款规模的整体趋势较平稳。 3月,财政存款规模下降8,425亿元,同比多减357亿元。 考虑到当月政府债券融资规模上升、财政存款却出现同比多减,反映出财政净投放力度边际加大、财政支出速度边际加快,我们预计这将对二季度的基础建设投资提供支撑。 信贷整体恢复扩张,带动M2同比增速回升;M1同比增速与前期持平。 3月,M2同比增长9.7%,高于市场预期(9.2%),较前期上升0.5个百分点。 M2的同比增速回升主要受信贷整体恢复扩张的影响。 3月,M1同比增速为4.7%,与前期持平,高于市场预期(4.3%),显示居民和企业的流动性较充裕。 伴随M2的增速回升,M2和M1剪刀差从2月的4.5个百分点扩大至3月的5.0个百分点,接近2021年四季度的均值(5.6个百分点),显示整体投资需求有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