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深度跟踪报告:软件业务,英伟达长期护城河、成长性核心来源-220407

《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深度跟踪报告:软件业务,英伟达长期护城河、成长性核心来源-220407(2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英伟达-NVDA.US-深度跟踪报告:软件业务,英伟达长期护城河、成长性核心来源-220407(23页).pdf(2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当前英伟达正从一家芯片设计厂商快速向综合计算平台厂商过渡,并推动自身软件产品线、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市场较为关注其软件业务进展,以及对既有芯片业务竞争力提升、新业务机会&市场空间开拓的可能贡献。 目前英伟达软件业务可简单分为底层基础框架(CUDA、DOCA等)、应用工具&框架(企业AI、自动驾驶、云游戏、元宇宙、医疗等)两部分,底层基础框架旨在降低英伟达旗下GPU、DPU等芯片产品编程难度等,并实现长期护城河的不断提升。 目前英伟达已推出AIEnterprise(企业AI框架)、Omniverse(元宇宙)、Drive(自动驾驶)、GeforceNow(云游戏)等应用软件产品&套件,并开启早期商业化探索,我们测算长期潜在市场空间可达数千亿美元,且借助英伟达在底层芯片&硬件、AI算法等层面的融合优势,我们看好其持续扩大用户基础、市场份额的可能。 公司当前估值对应FY2023/24/25的PE(Non-GAAP)为45/40/35X,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短期、中长期投资价值,并建议关注近期因宏观因素扰动带来的可能回调后的配置机会。 ▍报告缘起:英伟达从芯片设计向综合计算平台快速演进。 自去年以来,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多个场合,对公司的业务定位变化,以及软件业务的重要性等做了较多的诠释,市场对英伟达软件业务关注度亦持续提升。 回顾历史,早期发展阶段,英伟达借助CUDA库的构建和完善,显著降低了GPU的编程门槛,并将GPU推向通用计算市场。 立足当下,作为全球最大的GPU厂商,以及网络游戏、AI等多个业务领域&技术趋势的核心受益者,英伟达在借助软件业务,不断夯实自身芯片&硬件业务护城河的同时,亦在不断打开新的、中长期的业务增长空间。 在本篇报告中,我们将结合当下市场主要关心的内容&问题,就英伟达软件业务整体布局蓝图,各软件模块产品定位、商业模式、长期潜在市场空间等展开系统分析探讨。 ▍软件业务:底层套件、应用框架&工具。 目前英伟达在软件领域中的产品布局相对较广,涵盖了从最底层的驱动程序,到最上层的行业应用程序、算法库等。 可将其简单分类为:底层套件、应用工具&应用框架两大部分。 1)底层套件,主要用于帮助用户降低芯片&硬件使用门槛,提升易用性、通用性等,主要产品包括:面向GPU领域的CUDA、面向DPU领域的DOCA等,本身旨在提升芯片&硬件业务的护城河,当前并未单独收费;2)应用工具&框架,为英伟达面向各细分领域、应用场景推出的应用解决方案,包括GeForceNow(云游戏)、Omniverse(元宇宙)、AIEnterprise(企业AI框架)、Drive(自动驾驶)等,目前已开启早期商业化探索,有望成为公司中长期业绩成长性的重要来源。 ▍底层套件:CUDA推动GPU走向GPGPU,DOCA未来有望推动DPU在数据中心的广泛部署。 1)CUDA,公司2006年推出的GPU软件套件,具有其他硬件的排他性。 该软件基于可扩展的编程模型,使得公司GPU产品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算力需求。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英伟达GPU显卡中的CUDACore数量提升约30倍,2016年引入TensorCore&NVLink技术、2022年引入NVSwitch技术,使得公司显卡在深度学习领域中的竞争壁垒不断增加。 2)DOCA,英伟达面向数据中心产品DPU推出的软件开发套件。 依托该软件,能够帮助开发者轻松地对数据中心硬件基础设施进行编程。 我们认为,虽然短期DPU、DOCA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未来随着千行百业数字化的转型发展,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DOCA+DPU的组合,有望显著提升公司在数据中心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应用工具&框架:从游戏到企业、自动驾驶、元宇宙等,公司中长期成长性的核心依托。 1)GeForceNow,公司推出的云游戏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大幅降低游戏玩家对硬件方面的要求。 我们测算全球云游戏TAM市场空间约1000亿美元。 未来随着5G、云计算等基础设施的持续增长,GeForceNow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营收增长点。 2)Omniverse,公司在元宇宙领域中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OmniverseEnterprise(用于3D协作)、数字孪生、Avatar(用于智能语音)。 依据不同产品的收费标准,潜在收费用户数测算,我们预计Omniverse对应的潜在市场空间超过1500亿美元。 3)AIEnterprise,英伟达面向企业AI市场的开发工具、软件框架,可大幅降低企业的AI开发周期与部署门槛。 4)Drive,英伟达面向汽车领域推出的自动驾驶汽车端到端解决方案,涵盖硬件、软件、训练平台等产品。 目前在售订单超过110亿美元,我们预计2023-2024年开始转化为收入。 上述产品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亦在不断调整&尝试过程中,但各细分子赛道长期潜在市场空间超千亿美元。 考虑到英伟达在芯片、硬件等层面融合优势,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应用软件&框架长期变现的可能。 ▍风险因素:公司核心产品、技术演进速度不及预期风险;下游AI应用场景扩展不及预期风险;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导致企业、个人用户IT支出不及预期风险;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全球游戏市场创新不及预期风险;全球自动驾驶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公司产品全球流通受阻风险等。 ▍投资建议:英伟达正逐步从一家芯片设计厂商向综合计算平台厂商过渡,并推动自身产品线、应用场景不断扩展,软件在持续提升公司芯片、硬件业务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亦在不断打开公司中长期的成长空间。 基于底层扎实的并行计算、AI基础框架支撑,目前公司应用软件工具&框架已扩展至企业AI、自动驾驶、网络游戏、元宇宙、医疗等诸多领域,潜在市场空间达数千亿美元。 我们维持公司FY2023-FY2025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329/382/435亿美元,维持公司FY2023-FY2025Non-GAAP净利润预测为143/164/189亿美元。 当前股价对应PE(Non-GAAP)分别为45/40/35倍。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短期、中长期投资价值,并建议关注近期因宏观因素扰动带来的可能回调后的配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