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长飞光纤-601869-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行业回暖+横向拓展,迎来成长拐点-220406

《中信证券-长飞光纤-601869-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行业回暖+横向拓展,迎来成长拐点-220406(41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长飞光纤-601869-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行业回暖+横向拓展,迎来成长拐点-220406(41页).pdf(41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认为,目前国内光纤光缆行业正处行业重要的景气度拐点,供需关系正在边际改善,未来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长飞光纤是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龙头厂商,在规模、技术、工艺与海外布局等方面优势突出,有望显著受益。 此外,公司海外拓展取得显著成效,并拓展了光模块、AOC等创新业务,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我们认为公司A股与港股的合理目标价分别为33元与22港元,对应2022年市盈率分别为28倍、15倍,首次覆盖,均给予“买入”评级。 ▍长飞光纤:全球领先的光纤光缆供应商。 长飞光纤是具有棒纤缆一体化生产能力的全球领先的光纤光缆供应商,能为世界通信行业及其他行业(包括公用事业、运输、石油化工及医疗)提供各种光纤光缆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业务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发布的《2020年全球/中国光通信最具竞争力企业10强》,2020年长飞光纤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第三、全国排名第一。 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95.36亿元,同比+15.99%,归母净利润7.09亿元,同比+30.32%,其中海外收入30.8亿元,同比+46.92%,占比提升到32.33%。 ▍光纤光缆行业:供需格局正在边际改善,未来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目前我国光纤光缆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回升。 1)需求端:数据流量增长是拉动光纤光缆需求的核心动力,随着5G网络、双千兆等建设推进,中国/全球的光纤光缆需求正逐步恢复。 其中,运营商占据国内光纤光缆需求的80%左右,而中国移动发布2021-2022年普通光缆集采结果,普通光缆采购量1.432亿芯公里、同比增长20%,单价平均达到64元/芯公里、同比上涨接近60%。 2)供给端:上一轮国内厂商扩产周期已过,2018-2020年国内处于行业低谷期,行业扩产极少,龙头厂商通过海外拓展实现产能消化。 长飞光纤作为全国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厂商,凭借在解决方案能力、客户资源以及产能等方面的优势,在行业景气度回升大背景下有望充分受益。 ▍公司优势:专注光纤光缆,光棒工艺优势突出。 1)规模优势: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合作稳定,在中国移动普缆集采中份额达到19.96%,份额排名第一;2)技术优势:掌握下一代通信用超低衰减G.654.E单模光纤和用于下一代数据中心高带宽OM5多模光纤,产品参数行业领先;拥有国内唯一的光纤光缆制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棒纤领域专利数量全国第一;3)工艺优势:同时拥有PCVD、VAD及OVD三大主流光纤预制棒生产工艺,产能优势突出,工艺和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4)海外优势:公司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目前在海外拥有3个生产基地和超30个办事处,2021年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超过30%。 ▍创新业务:拓展AOC、光模块、海缆与第三代半导体,未来可期。 公司目前积极拓展AOC、光模块、海缆业务与第三代半导体业务。 1)AOC:子公司长芯盛智连进军VR设备领域,2021年12月完成3亿元B轮融资,其AOC产品已经供货Meta的OculusQuest头盔;2)光模块:公司3款400G光模块已经入选国际光电子博览会《5G承载与数据中心光模块》,其光模块子公司四川光恒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6.32亿元,同比+26%;3)海缆:公司与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合资设立的子公司宝胜长飞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于2021年进行增资,将通过相关设备设施及专业团队的建设初步形成海缆施工及铺设能力;4)第三代半导体:公司2022年3月8日收购启迪半导体约37%的股权,启迪半导体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客户包括比亚迪、格力、奇瑞汽车、理想汽车等。 我们认为公司目前AOC、光模块、海缆业务与第三代半导体业务推进顺利,未来有望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风险因素:光纤光缆行业景气度恢复不及预期;5G网络及双千兆等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创新业务拓展进度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投资建议:目前光纤光缆行业景气度正在逐渐改善,未来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长飞光纤作为全国最大的光纤光缆提供商,有望充分享受行业复苏带来的业绩增长。 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同时拓展消费级AOC产品、光模块等创新业务,未来有望为公司打开新的成长赛道。 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8.97/10.58/12.54亿元。 我们给予公司A股2022年28倍PE,对应目标价33元,给予公司港股2022年15倍PE,在当前汇率下对应目标价22港元,首次覆盖,给予公司A股与港股“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