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荣昌生物-688331-2021年年报点评:两款重磅新药上市,产品放量可期-220405

《中信证券-荣昌生物-688331-2021年年报点评:两款重磅新药上市,产品放量可期-22040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荣昌生物-688331-2021年年报点评:两款重磅新药上市,产品放量可期-22040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1年公司首次扭亏为盈,实现收入14.24亿元,利润2.82亿元。 其中产品销售收入1.31亿元,license-out首付款收入2亿美元(人民币12.92亿元)。 创新双靶生物制剂泰它西普获批治疗SLE,自免领域全面布局。 首款国产ADC维迪西妥单抗上市,针对多种实体瘤具有治疗潜力。 公司生物制剂创新能力卓越,后续产品管线丰富。 现金流情况良好,科创板上市募资26亿。 ▍2021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为14.24亿元、2.82亿元,2020年同期无销售收入,亏损6.97亿元,公司在2021年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2021年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于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的销售收入(合计约1.31亿元),以及西雅图基因就维迪西妥单抗协议向公司支付的2亿美元(人民币12.92亿元)首付款。 ▍创新双靶生物制剂泰它西普获批治疗SLE,自免领域全面布局。 泰它西普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双靶点融合蛋白,于2021年3月在国内附条件获批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年内销售收入约0.47亿元。 针对SLE治疗,国内III期验证性临床预计2022Q2完成,美国III期于2022年3月启动患者筛选工作。 针对IgA肾病患者,公司已完成在中国进行的II期临床研究,于2021年美国肾脏病学会年会上汇报积极结果;2021年9月在美国正式启动IgA肾病的II期临床研究,目前入组工作进展顺利。 此外,公司于2022年2月在国内完成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II期临床,计划推进后续临床研究。 泰它西普被纳入2022年国家医保,公司自身免疫销售团队已招募132名经验丰富的销售成员,2022年泰它西普有望实现快速放量。 ▍首款国产ADC维迪西妥单抗上市,针对多种HER2表达实体瘤具有治疗潜力。 维迪西妥单抗是靶向HER2的ADC药物,2021年在国内附条件获批,用于3LHER2过表达胃癌和2L+HER2过表达UC,成为首款国产ADC新药,年内销售收入约0.84亿元。 2022年2月NMPA批准维迪西妥单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围手术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II期IND申请,公司计划于年内启动该项临床研究。 此外维迪西妥单抗针对BC、NSCLC、BTC等多种适应症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维迪西妥单抗被纳入2022年医保,公司肿瘤销售团队已招募180名成员,有望快速扩展肿瘤治疗市场。 ▍公司生物制剂创新能力卓越,后续产品管线丰富。 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7.11亿元,同比+52.58%,占营业收入的49.93%,研发投入维持高水平。 后续研发管线丰富,包括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在内共7款产品处于临床研究阶段,10款产品处于IND准备阶段,差异化布局间皮素、c-Met和EGFR/FGF等多个新颖靶点,致力于满足肿瘤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和眼科疾病领域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公司核心产品RC28正在国内进行针对湿性老年性黄斑病变(wAMD)等多种眼科疾病的临床试验;RC88、RC108和RC118三种ADC候选药物目前处于临床I期研究阶段,分别靶向间皮素、c-Met和Claudin18.2,用于治疗多种实体瘤;RC98是公司开发的PD-L1单抗,目前正在针对多种晚期实体瘤开展I期临床研究。 公司在ADC和融合蛋白创新药赛道均处于国内绝对领先地位,生物制剂创新能力卓越。 ▍现金流情况良好,科创板上市募资26亿。 公司2021年销售、行政和研发费用分别为2.63、2.2、7.11亿元,相比2020年分别增加2.39、0.02、2.45亿元。 截至2021年底,公司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17.57亿元,比2020年减少10.12亿元,主要是由于研发开支及产业化建设支出增加。 公司稳步推进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进程(股票代码:688331),2022年3月22日开始新股申购,募资约26.12亿元。 公司现金流充沛,整体现金流情况良好。 ▍风险因素:研发进度低于预期,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药品招标降价,市场竞争加速。 ▍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专注于创新型生物制剂研发,两款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2021年在国内附条件获批进入商业化阶段,在ADC和融合蛋白创新药赛道均处于国内绝对领先地位。 公司后续研发管线丰富,创新产品包括ADC、融合蛋白和双抗等多种类型,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和眼科疾病治疗领域,致力于满足全球患者的大量临床需求。 结合年报业绩,考虑到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随后产品有望快速放量贡献业绩,调整2022/2023年净利润预测为-4.80亿/-1.49亿元(原预测为-4.52亿/-5.78亿元),新增2024年净利润预测为0.04亿。 使用绝对估值法的DCF模型计算公司A股合理股权价值为343.40亿元,对应目标价为63元,首次覆盖A股,给予“买入”评级。 对应H股目标价76港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