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计算机行业算力专题报告之二:芯片自研、设计先行,国产EDA软件迎突破-220403
《中银国际-计算机行业算力专题报告之二:芯片自研、设计先行,国产EDA软件迎突破-220403(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银国际-计算机行业算力专题报告之二:芯片自研、设计先行,国产EDA软件迎突破-220403(29页).pdf(2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芯片的自主可控需要软硬件并行,作为上游环节,芯片设计工具软件(EDA)的自研更易实现并正在加速突破。 原因其一,相关企业陆续上市,研发投入收获保障;其二,下游标杆客户能反哺软件功能完善。 行业有望率先受益于产业链国产化进程,投资机会也相对集中,建议重点关注。 支撑评级的要点EDA是芯片基础,国内面临再次追赶的必经之路。 EDA工具可分为制造类和设计类,主要服务于晶圆厂和芯片设计企业等客户,是芯片产业链的上游环节。 全球EDA行业历经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等阶段。 国内EDA在1986~1994年曾获得集中突破,但1994-2008年因商业竞争原因开始向采购外国软件倾斜,2008年以后国产进程再次启动。 当前与全球领先EDA软件仍存在差距。 行业壁垒高,先发优势将显著影响格局。 EDA技术研发具有涉及学科广泛、技术无法跨越式发展、应用场景丰富、设计与制造工艺紧密结合等特点,技术门槛高,较少出现弯道超车情况。 此外,还有生态壁垒(客户依赖度)、资金壁垒(高研发投入)、人才壁垒(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长)等。 这也意味着先发企业优势容易长期保持,既是国内行业要解决的挑战,也是本土领先企业的机会。 国内市场规模在百亿级,主要驱动力是国产替代。 ESD数据显示,2022年EDA全球市场会达到150亿美元左右,2020~2022年CAGR为13.2%;赛迪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EDA市场规模为66.2亿元,2018~2020年CAGR为21.4%,高于全球水平。 对标全球市场的EDA渗透率,EDA/IC市场规模为3%左右,而国内仅为0.7%,有近4倍提升空间。 叠加国产替代效应,EDA行业规模未来3年有望保持超20%的年均增速。 全球企业呈现三强鼎立格局。 外资三巨头新思科技、铿腾电子、西门子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同时,由于EDA工具种类多、分工细、跨领域间技术壁垒高,全球头部企业也常常通过并购实现全产品线的优势。 国内企业有华大九天等奋起者。 比较出色的本土EDA企业包括华大九天(拟上市)、概伦电子(已上市)、广立微(拟上市)等。 华大九天在模拟电路EDA等领域发展较为成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重点推荐行业先发企业具有较好的技术护城河,国内华为等公司也倾向于与龙头公司联合研发,因此客户优势也在逐渐显现。 此类公司因为从竞争中胜出的确定性高,市场空间明确,因此也应拥有较高的估值水平。 建议关注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电子等企业。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技术突破不及预期;产业链供应风险;人才供给不足。



会员中心
开通会员